古人勤儉戒奢侈的智慧(圖)

作者:秦山 發表:2021-05-10 07: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勤儉 奢侈 齊家 治國
古人講究富而有德,持簡戒奢得以齊家治國平天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當我們已經習慣新聞裡貪官為小三瘋買名牌包包,巨貪下臺時,其實古人更講求齊家、治國、平天下,有德行的人會努力實踐勤儉節約,它是一種美好的品行,自古就為聖賢所尊崇;奢侈揮霍無度,會招致德損家敗。正所謂「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許多古人相信,人一生的財富用度是上天早已賦予規定的,這一切都是有定數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擁有再多家產的富人,如果奢靡浪費,會遭人怨恨,終有一日會敗光財富;享有財富而又有美好的德行,財富才能長久。並不富有的窮人,努力勤儉節約、克制貪慾、多行善事好事,生活會留得餘裕,贏得尊重,也會為自己奠定美好的未來。正所謂「克儉節用,實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敗德之本。」

《群書治要》卷四十七的《政要論》中記載,「修身治國也,要莫大於節欲。傳曰:‘欲不可縱。’歷觀有家有國,其得之也,莫不階於儉約;其失之也,莫不由於奢侈。儉者節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節欲者安。」

這段話的大意是講,修身和治國,沒有比節制慾望更重要的了。《禮記》上說:「慾望不可放縱。」縱觀古往今來有家有國的領導者,取得成功,無一不是憑藉勤儉節約;亡國敗家,無一不是由於奢侈縱欲。勤儉的人節制慾望,奢侈的人放縱慾望。放縱慾望的人危險,節制慾望的人安全。

克制貪慾是一種美德,這對於修身、齊家、治國都是必要的。對個人而言,克勤克儉、不攀比奢華,不但修養自身,也是持家的方法。「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對於國家而言,生存發展都需要節儉,這才是長富之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浩如煙海的史籍中關於節儉的例子非常多,僅選以下三例與讀者共享。

漢文帝勤儉愛民 「以德化民」

漢文帝從代國來到都城,在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飾、用具,沒有增加過什麼,有對百姓不方便的地方,就進行改易,以利百姓。曾經打算修建露臺,叫工匠計算費用,需要黃金一百斤。漢文帝說:「一百斤黃金相當於中等百姓十家的產業,我奉守先帝的宮室,常常擔心給它帶來羞辱,修建這露臺幹什麼呢!」漢文帝經常穿著粗絲衣服,他所寵愛的慎夫人,也不准衣服拖至地面,幃帳不得織文繡錦,以此來表示敦厚質樸,為天下先做出一個表率。修建霸陵全部採用瓦器,不許使用金、銀、銅、錫作裝飾,不修高大的墳墓,想要節省一些,不去煩擾百姓。

漢文帝對待百姓卻很寬厚。文帝曾下詔救濟鰥、寡、孤、獨和窮困的人。文帝還下令:「年齡八十歲以上者,每月賜給米、肉、酒若干;年齡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另外再賜給帛和絮。凡是應當賜給米的,各縣的縣令要親自檢查,由縣丞或縣尉送米上門;賜給不滿九十歲的老人的東西,由嗇夫、令史給他們送去;郡國二千石長官要派出負責監察的都吏,循環監察所屬各縣,發現不按詔書辦理者給以責罰督促。」

漢文帝珍惜民力,作為一代帝王,黃金一百斤應該並不是很大的數目,但是為了百姓著想,最終取消了修建露臺的想法。相反,漢文帝能夠體諒百姓的疾苦,需要花費用度的地方,合理調配,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司馬遷稱讚漢文帝,「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義。」(譯文大意,皇帝一心一意地致力於用道德教化百姓,因此,四海之內,殷實富足,興起了講究禮義的風氣。)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的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成為中國古代史上公認的一個盛世,漢文帝被奉為賢明帝王的一個典範。

諸葛亮戒子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諸葛亮曾向蜀後主表明自己心願:「臣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子孫們的日常衣食費用已有寬余。至於臣在外任職,沒有額外的花費安排,隨身衣服飲食全有國家供應,無需再治其它產業,來增添家財。待臣離開人世時,不讓家有多餘衣物,外有多餘錢財,使自己辜負陛下的恩寵和信任。」及至去世,果如前言。諸葛亮遺言命令部下將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穿平時的衣服入殮,不必用其它器物殉葬。

諸葛亮晚年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譯文大意,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這封書信就是流傳後世的著名《戒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亦成千古名句為後人所稱道。

諸葛亮是中國家喻戶曉的著名歷史人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和他的許多其它高貴品格一樣,他勤儉的美名載入青史,千古流傳。

司馬光崇尚節儉 淡泊物質

司馬光對物質淡泊無所喜好。司馬光在洛陽有田三頃,妻子死時,賣掉田產來辦喪事,他一直到死都是粗衣薄食。據《宋史》記載,仁宗遺賜錢物價值一百餘萬,司馬光帶領同僚們多次上奏章,認為:「國家有大憂患,中外困窘貧乏,不可以專用乾興故事。如果遺賜不可以辭謝,應當允許侍從向上進獻金錢以佐助山陵之用。」朝廷沒有允許。司馬光於是用他所得的珠寶作為諫院的公使錢,把黃金贈送給舅氏,意思是家不藏財。

司馬光寫給其子司馬康,教導他應該崇尚節儉的一篇家訓中寫道,「有德行的人都是從節儉做起的。因為,如果節儉就少貪慾,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貪慾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沒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貪慾就能約束自己,節約費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說:‘節儉,是各種好的品德共有的特點。’如果奢侈就多貪慾,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貪慾就會貪戀愛慕富貴,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禍患,沒有地位的人多貪慾就會多方營求,隨意揮霍,敗壞家庭,喪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貪污受賄,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盜竊別人的錢財。所以說:‘奢侈,是最大的惡行。’」

司馬光為人恭敬、節儉、正直,他對兒子的教育也很嚴格,他擔心社會奢靡的風氣影響年輕人,所以撰寫了這篇家訓,希望後人發揚儉樸的家風,不要奢侈腐化。這封家訓就是《訓儉示康》,為後世津津樂道,經常被人們引用作為訓誡。

文獻參考及出處:

魏徵、虞世南、褚遂良等,《群書治要》,唐
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明末清初
李商隱,《詠史》,唐
司馬遷,《史記・孝文本紀》,西漢
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漢紀》,北宋
陳壽,《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西晉
諸葛亮,《戒子書》,三國蜀漢
脫脫、阿魯圖等,《宋史・列傳・卷九十五》,元
司馬光,《訓儉示康》,北宋
白居易,《草茫茫-懲厚葬也》,唐
吳兢,《貞觀政要》,唐

責任編輯:陳錦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