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都是快樂的?談孤獨度日的王維(圖)

從王維《竹里館》探論隱士之清閒

作者:林雨 發表:2022-02-26 0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隱士雖生活清苦,卻享有自己才能瞭解的樂趣。
隱士雖生活清苦,卻享有自己才能瞭解的樂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有人認為隱士生活是清苦的,清茶淡飯、居室簡陋、沒有音樂、沒有朋友,只能一個人獨坐,在孤獨中度日。其實不然。像大詩人陶淵明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樂趣。而王維也有自己的樂趣。這首《竹里館》僅二十字「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收錄於《王右丞集箋注》的《竹里館》,是《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它是王維晚年隱居在藍田輞川時期所寫的,是在心靈處於清幽、澄淨之態,又與竹林、明月本有的清澄屬性悠然相會之際,而提筆完成的。

《竹里館》中的前兩句為「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一個「獨」字或許會讓人感受到孤獨,可是,在詩人的眼裡並非是這樣的。僅僅是一個人的意思,一個人獨自坐在竹林裡,不是孤獨而是清閒之意。沒有了官員之間的應酬、朋友之間的交流,一個人與大自然形成完美的和諧。「彈琴復長嘯」詩人一個人彈琴唱歌,沒有聽眾的讚美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發揮。那種自由灑脫,是一般人很難感受得到的。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一個人在竹林深處,沒有人知道詩人,詩人卻不是孤獨的。因為明月聽到了詩人的琴聲和歌聲,從遙遠的天邊來到了詩人的身邊。沒有了世間的喧囂,卻有月光默默的陪伴,沒有了讚美的聽眾,卻有一片竹林在傾聽。一切仿佛都有了靈性,那種境界是外人不可能感受的到的。

隱士之所以遠離人群,並非是對人的不滿,而是不喜歡那種為了名利的奉承和索取,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而這種為了名利而做的一切,在隱士的眼裡都是不好的,因此隱士才會遠離人群,進到人不知的地方。

王維的這一首詩破除了人們對隱士的諸多誤解,原來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姿多彩,與自然更加的和諧。古人有高山流水的琴曲,琴曲和自然的聲音本身就是相和的,融為一體的。美妙的琴聲應該是與大自然的聲音相一致的,是傳達善良之念、天籟之音的。詩人的琴聲和歌聲或許少有聽過,也許只有月亮和那片竹林,才有這種機緣吧。

責任編輯:隅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