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活点滴:人间自有真情在(上)

作者:若凡 发表:2006-11-08 01:0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从中国大陆来到美国,就读于美国北方威斯康星州的一所大学。

自从1985年离开中国到现在已经整整20年了。在美国的这20年里,我当过穷学生;有过长达一年半在病榻前伺候患癌症亲人的痛苦经历;也有过失去亲人的哀伤和孑然一身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尝到过来自周围中国朋友的各种关爱和美国医院的人道服务,以及找到新生活的快乐和新家庭的温暖;体会过在42岁的高龄第一次当上两个如天使般美丽的双胞胎女儿母亲的无穷欢乐;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亲身经历了在异国创业的艰辛与小获成功后的喜悦。也体会到了,即使是在已经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今天,依然摆脱不了中国文化的情愫。所有这些,我在闲来无事的时候把它们记录了下来,本来只是想留着自己看看的。最近拿出一些片断给朋友们解闷,不想还收到了一些反馈意见。

顺便提一句,我现在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小城里和我的家人生活在一起。生活既平静又充满了快乐。我和我现在的先生,我双胞胎女儿他爸在这个小城里经营着一家仪器公司。专门设计,生产,销售电化学仪器。我们公司设计生产的各种高科技产品销往全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台湾,北京,日本,南韩,印度,德国,法国,以色列以及马来西亚设有销售处(或代理),在天津和韩国有分公司和亚洲地区售后服务中心。

下面是我来美国以后早期生活的一些片断。我不是作家,我的学历是物理硕士,目前干的是管理工作。我只是凭着我的朴素的感情,真实的记录了我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周围的很多朋友都看过我写的这些发生在我生活中的故事,我也很愿意和朋友们分享我这些不太寻常的经历。下面这段是我1986年到1989年的一段往事。

●32岁的我打算要出国

85年的时候,我从中国北方一所大学的研究生院毕业。得到硕士学位以后就留在系里教大学生的中级实验。对我来说这只是权宜之计。我真正的心思并不在这里。因为,随着4年大学,又3年的研究生念过来,硕士毕业生的工作生活待遇在一路下降。头几年研究生少,工作安排得像模像样,大部份在搞研究,住房也安排得好。可是随着“僧”越来越多,“粥”显得越来越少。我毕业后虽然算是幸运的留在学校,但被放在基础实验室给大学生带实验。哪一天可以回到专业教研室搞科研?没人能告诉我。我到学校去问分配房子的事,答曰,目前(85年)安排到83年毕业硕士生。以后的进程会更缓慢。看起来留校依然是前途未卜。怎么办呢?想来想去我决定:出国!

决心下定以后,我就偷偷的到刚刚在北京设立的TOEFL考点报了名。然后关起房门废寝忘食的恶补了几个礼拜英语,参加了TOEFL考试。也许是我平时的英语基础还可以,TOEFL成绩在当时还算过得去。

85年岁末,11月初,中国的北方天气已经转凉。我每天傍晚到教工食堂去打饭。这天下楼时看到信箱里有一个大信封,黄色的像是国外来信。藉着傍晚的微光,我打开了信封,发现里面是从美国一所大学寄来的信,信上说将为我提供经济资助,入学时间是春季。真没想到事情竟如此顺利,出乎我意料的快。也许是由于当时自己联系学校的人里有托福成绩的不多的缘故。可不知为什么,这封十月初发出的信,走了一个月才到我手中。掐指一算,离入学报导时间已经很近了。我立即与我在美国的亲戚通了电话,请他与这所大学联络,表示接受他们的offer,并请他们尽快将I-AP66表寄来。

几天以后收到快速专递送来的I-AP66表。拿着学校的信和I-AP66表我先找到物理系主任。这位先生是刚从美国回去的访问学者,对来美国上学的手续也略知一二。我告诉他,我想去美国读书。他说你要考托福,我说我考过了。他说那你要联系学校,我说我联系了。他又说,要有学校录取才行。有了。那也不够,要有资助才可以拿到签证。有资助了。那要有IAP66表才行。我从书包里拿出刚刚收到的IAP66表。他很惊讶说,你是什么时候干的这些事情?

当时,系里学校都很支持我出国,算是一路绿灯,终于在我刚过完我的32岁生日,1985年结束之前,办好了一切手续,带着沉颠颠的两大箱子书于86年1月1日踏上了来美国的飞机。前途对我来说是个大大的未知数。但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勇敢的走下去吧。我想。

●我到了美国

拿到资助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是许多想来美国的中国学生梦寐以求的事。可是,拿到的所谓资助实际上是一份工作。具体到我,是要给美国的低年级大学生上实验课。到达目的地的第三天,当我还在时差和homesick双重夹攻当中时,我懵懵懂懂的走上了讲台。放眼望去,下面坐了大约20多个美国学生,几乎都是金发碧眼的白人,没有黑人,有几个像是亚洲人,但可以看出不是中国人。我第一次尝到了什么叫做硬着头皮上的滋味。我把头两天写好的纸掏出来,照本宣科。也管不了下边的人听懂听不懂了(好像连我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现在想起来真是“混饭吃的”。

修课是另外一关。我因为是春季入学的,能修的课程都是Section 2。班里别的同学秋季已经学了一半,春季接茬学。我是硬插进去。加之上课时教授讲的只能听懂一部份,还得猛记教授的板书(不然就擦了),以便课下再一点点消化。记得那时的周末全用来应付作业了。好在我来美之前准备了两大箱子参考书,其中还真有我们用的课本的中译本,有些甚至还附有习题答案。开始时这些书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到期末总算得了B+和A-,还算凑合。美国北方的冬天令我非常想家。天天下雪,公寓里暖气不足,天天夜里想家。有时会坐起来哭一阵再睡觉。当时意外发现自己作为一个30多岁的成年人,竟如此的脆弱。也许是因为我活了32年,来美国是我第一次离开天津出远门。

除了做TA(助教),我还得做一部份RA(助研)才够支持我读书的工作份额。幸运的是,我的老板是一个非常和善的老头。也许从某些人看来他不够严厉,以至于拿学位的时间会延长。但这样一个好老头在我后来的最困难的两年中真救了我一命。这是后话。

我的老板,是一个犹太人。老头对我很好,也算减轻了我的一些精神压力。当时他算是系里的资深教授,在工业界有相当的关系,能为学校搞到钱。从第二学期他就给我全额的RA,也就是说我不用再当TA了。慈祥的老头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老板,倒更像是个长辈。工作上他没给我太大的压力。平常日子时不时会邀请实验室里的中国人去他家作客,或带我们出去玩。后来我因为结婚离开了学校,中途放弃了学位,他一点没有难为我,倒让我觉得有些辜负了他。后来,在我来德州一年以后听说他患癌症去世了,我当时心里着实难过了好一阵子。对于他在我困难时期对我的帮助和宽容我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丈夫来“陪读”了

第一学期考完试,美国北方的春天(五月)才来。到处开满了郁金香花,密执安湖边春意盎然。蓝蓝的天空逐渐的淡化了我的homesick。我逐渐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于是我想起应该把还在国内的先生办到美国来了。

86年10月初,先生来了,是作为“陪读”身份来的。

我的第一任丈夫是我在文革当中,在我所工作的工程队里认识的。当时我们都是没有文化的工人阶级。后来文革结束后,我考上大学,而他考文科没有考上。所以他没有大学学历,英文又不行,来美国以后只能打工。先是送了一阵子晨报,后又到餐馆打厨房工。别小看送报,也是很辛苦的。

我们所在的城市在美国北方,地处美国五大湖最大的密执安湖边。湖北边是加拿大。这里的冬天很长,我记得最早一次下雪是十月中旬,最晚一次是五月,把郁金香花都冻死了。送晨报要天不亮就出门,挨门挨户的去送报,下雪天也如此,还要注意不能把报纸弄湿。如果订户向报纸公司抱怨,超过两次,这周的报酬就要减少。到了感恩节和圣诞节,一份报纸有上百页,每次只能背一部份,送报时间会大大延长。但既然是晨报,必须早晨送到,迟了订户也会抱怨,所以就要更早出门。先生干得十分认真,也很珍惜这份工作。许多订户都很喜欢他,特别是那些老太太。时常会在信箱里留下小费或点心给他。他虽然干得很投入,但我知道他心情并不好。

辛苦只是看得见的方面。他主要的问题是心理不平衡。来美国“陪读”的大部份是女生,男的很少。况且他的英语不行,与外界打交道都是我出面。比起他在国内的“副处级”职称,他总感觉在美国没有他的位置。刚来时时常闹着要回去,弄得我也挺为难。后来他逐渐习惯了一些,也结交了一些朋友,情绪也稍微稳定了一些。现在回头想想,人们总以为家里阴盛阳衰只有男的日子不好过,岂不知女的也难做。不像女生陪读,附属于男方一般都能做到心安理得,外人也认为理所当然。可是,男的陪读就不同了。而作为老婆,不仅要在外面应付上学,当TA等种种压力,回家来看到情绪不佳的老公,还要细心担待,不能随便说话刺激了对方的自尊心。根据我的经历与对其他家庭的观察,在美国无法维持下去的阴盛阳衰的中国人家庭,很大一部份原因并不在女方,而是男方的。男人的“自尊”;由于英语,学历的差距而对进入美国社会的胆怯和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明明是胆怯又舍不得放下“自尊”;总之,这种矛盾由于文化,语言环境的改变,比在国内更明显的显现出来。这个问题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暂时谈到这里。继续言归正传。

送报的工作总是不能挣多少钱。后来邻居介绍他去餐馆打厨房工。工作时间长,每天从上午11点,到晚上10点多,一刻不停的干,活又累。他从小身体弱,这份累可着实够受的。从每天他下工回家时的疲惫样子可以看出来,虽然他从来没直接抱怨过。

●丈夫在异国得了绝症

到88年春天,先生时常感到头疼,还呕吐。有几次在餐馆打着打着工就坚持不住了。我开始觉得不对。带他去医院查了几次也查不出毛病来。直到88年6月初,在我的要求下医生给他作了头部CT。马上发现脑子里长了个瘤子。大夫立即通知我收他住院,准备马上进行开颅手术。

我当时真是害怕极了。记得那天从医院走回家,是傍晚,天灰朦朦的,我感到异常的孤独与无助。回到家里,刚好我哥哥从纽约来电话。我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他们。刚好那时我姨妈在纽约,本也打算6月4日来看我们。和他们通了电话后我觉得稍微好过了一点,至少姨妈来也可以给我壮壮胆。手术之前,姨妈和我哥哥一起从纽约飞过来,我总算有了家人陪伴。6月6日大夫给先生施行了开颅手术。做手术的是一位很有经验的颅外科专家,据说曾经参加过韩战。医生说,手术切出肿瘤要化验后才知道是否恶性。但从大夫与我谈话的口气和神态,我预感到凶多吉少。

化验的结果出来后,果然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胶质瘤。

●黑暗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

以后的一年半时间,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在这期间,由于许多好人的帮助,我总算挺过来了。他们是我的亲人和朋友们,还有美国医院里那些温和可亲的医生护士们,医院里的志愿者们,社会工作者们……没有他们每天给予我们点点滴滴的帮助和爱护,我不能想像我是否能够度过那段炼狱般的漫长岁月。

这些人我是永远深怀感恩不会忘记的。

而在那段日子里,也让我认清了一些自私的人的真面目。她就是我先生生前最喜欢的,比他大许多,从小把他拉扯大的他的亲大姐。我很是惊讶的发现,在关键的利害冲突面前,有时人性会表现出平时难以想像的丑恶。

●癌症复发,令我绝望

88年7月份,手术做完一个月以后开始放疗和化疗。脑神经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很可怕的癌症。肿瘤的恶性程度分四级。级别越高,恶性程度也越高。所谓的恶性程度就是癌细胞分裂增殖速度。据大夫讲,我先生得的是三级,四级之间,恶性程度极高。这种肿瘤只长在脑子里,所以倒不用担心转移到其它部位。但是,这种瘤子迄今没有有效的化疗药物,对放疗的反映又不好。癌细胞增长得很快,难以控制。到8月初,放疗化疗还没完全结束,就发现癌细胞又开始快速的增长了。令我至今不解的是得了癌症以后先生本人的表现。按美国的习惯,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隐瞒他。但当他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后,表现得异常冷静和乐观。我甚至感觉他好像并不清楚这个病的严重性。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他去世。自始至终他从未因为这个病,这个病的复发,化疗放疗的失败而伤心落泪过。

8月10日大夫通知我癌复发了,而且增长速度极快。这时再次手术和放疗已经没有意义了。大夫建议试试另一种化疗药物。大夫留的医嘱我看了,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这种病的无奈。特别指出目前医学界尚无对这种癌细胞的有效化疗药物。他对所建议再试试的化疗药物也是不抱什么希望。

记得那天医生和我谈话以后,我真的感到很绝望,一路哭着回了家。以后的化疗确实如大夫所预料的对病情并无什么帮助。可是,当我收到保险公司寄来的已付清了的账单时才知道,一次化疗保险公司要付给医院2万美金。之后,这种化疗又进行了一次,仍然无效。到了9月初,医生认为能试的都试了,癌的尺寸在两周内加倍,大约还有3周就会压迫到呼吸神经。大夫和护士找我讨论是否用呼吸机维持的问题。并且告诉我,按医院的规定,没有进一步的治疗就要转到临终关怀院。

●美国的临终关怀院

临终关怀院里住的都是癌症晚期病人。条件比病房要好。护士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他们的工作对像不仅是病人,也连同病人家属。所以每个护士负责的病人人数相对病房里要少。而且,在那里感觉不到病房里的紧张气氛。环境与其说是医院,倒更像个大家庭。很大的厨房,有餐桌,大冰箱可以放吃食。冰箱里总有些像冰激凌一类的吃食可以随便吃。厨房餐桌上还时常有过去的病人家属送来的吃食。比如,秋天收苹果的季节,桌上常有一筐筐的苹果给大家吃。单间病房每间都很大,里面有长短沙发。

护士看到我在看书就给我搬来了桌子和椅子。如果我晚上想陪伴,他们就为我铺上床,而且护士还一再告诉我,晚上有他们,我不用起来。这些护士都非常好,不论是出于他们的天性还是他们的职业道德,总之你(病人及家属)会在最痛苦,悲伤的日子里从他们身上感到温暖,感到安慰,减轻孤独感,觉得有了可以信赖的依靠。虽然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但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关心与同情让你感到是那么的自然和亲切。他们照顾病人非常耐心,还经常想些办法为病人解决困难。对于行动不便的病人定期在病床上为他们洗头发。每天在床上用热水,肥皂擦洗身上。一个小小的举动给我很深的印象。每天擦洗之后要给病人擦上护肤霜。护肤霜是瓶装的,天气凉的时候,护士第一件事就是把护肤霜的瓶子泡在热水里。等擦洗完毕,护肤霜也温热了,擦在病人身上就不会太凉。

在临终关怀院里工作的不仅有护士,还有另外两种人: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是一些退休的老人,有些本身可能就是病人。但他们仍旧要帮助别人。他们志愿在临终关怀院给病人读书报,喂他们吃饭,帮护士跑个腿或打个下手。据说这些退休老人还是经过申请,经院方挑选之后才可以穿上自己花钱买的院方统一的志愿者制服(这家医院是粉红色制服)才能在医院无偿的为病人服务。这些老人大都开朗热情,喜欢和人聊天,积极的去发现病人或家属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忙的。患病初期先生在化疗期间没住院,每天医院派车来接送他。有时是一位老年志愿者,开车的时候他自己的鼻子上还在吸氧气。问他为什么不在家休息,他说,我还能为别人做点事,说明我还是个有用的人。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不同。他们是职业性的。都是些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大学里有专门这个专业。本来我以为这些人可有可无,我不会和他们打交道的。可没想到,在先生住进临终关怀院后,社会工作者也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这是后话。

●中药,又让我看到了一线希望

就在转院的头一天,我接到外州一个朋友的电话。告诉我有一种中药,是治胶质瘤的。我放下电话立即与国内联系。大约3天后,就收到北京亲戚用快速专递寄来的一包中药。当时先生已经由住院部转到隔条马路的临终关怀院。临终关怀院的起点宗旨是:除了为病人止痛减少痛苦外,没有任何其它的检查与治疗。我拿到中药后和护士谈及把中药给他服用的事。护士表示不懂,但如果我自己喂他吃,院方亦不干涉。于是我就每天三次,把中药粉和着冰激凌喂给他吃。这是88年9月中旬的事。当时,先生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开始的几次中药非常难喂进去。但吃了几周后,他渐渐的清醒了也能讲话了。我当时白天要去上学,所以中午就由姨妈去医院给他喂中药。而我早晨天不亮就出门去医院,喂了中药后把他料理停当便赶去上学。晚上放学去医院,一直陪他到睡觉再回家。当时如果不是有姨妈在帮我,我真不知道如何能坚持下来。

吃了中药后他的情况趋于稳定,甚至有好转的迹象。前面说过,临终关怀院住的都是癌症晚期的病人。一般住个个把月就不行了。当初住进来时,医生的预言是他顶多还能活3个星期。可是服用中药后先生的情况显然出乎了医生的预言,这当然是好事。但派生出来的问题是他不再适合在临终关怀院住下去了。据我所知临终关怀院住一天是400美金。像病情稳定的病人应该去住疗养院。但按照医疗保险公司的规定,疗养院不属于医疗的范畴,所以他们不负担疗养院的费用。对美国人来讲,对于低收入的人社会福利会负担一天70美元的疗养院。我们不是美国人,没有这种福利。这时,医院里的社会工作者就出来帮助我了。他让我不用着急,安心照顾病人,其余的事情由他来替我交涉。他知道按我当时的经济状况,是无法负担一天70美元的疗养院的,而医疗保险公司又不可能把钱付给疗养院。所以,他就从这开始和保险公司交涉。交涉的过程我不清楚。反正有一天他告诉我交涉的结果是先生可以在临终关怀院继续住下去,保险公司同意按疗养院的70美元一天付给医院。而且,他在临终关怀院可以得到和过去一样的照料,唯一不同的是,病人如果需要药物,由我从药房取来,当然药费还是保险公司出,然后交给护士就行了。我估计从医院的角度,住院病人名单中不再包括他,这样手续上就说得过去了。这对我是个很大的帮助。因为,当时他双目失明,半边身子完全瘫痪,需要24小时的护理。我如果接他回家是不可能应付得了的。

●圣玛丽医院

这家名字叫圣玛丽的医院是天主教办的。办院的宗旨真的是很仁慈的。处处可以感觉到。护士们并非修女,都是职业的注册护士。她们都非常尽职。在当时的情况下,我遇到了这样一些好人,真正是上帝在帮助我。正如众所周知的Footprints所表述的:上帝抱着我走过了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沙滩上的脚印

一天晚上,一个人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他和上帝在沙滩上散步。天空中闪过他生活的各个场景。每个场景,他看到了沙滩有两行脚印:一行是他自己的,一行是上帝的脚印。

当他生命的最后场景在他的面前闪过,他回首沙滩上的脚印。他注意到,在他生命的进程中,有多次只有一行脚印留在沙滩上。同时他还注意到,每当他的生活处于低潮,在他最困难痛苦的时候,沙滩上就只有一行脚印。

这情况使他十分不安。他问上帝:“主啊,您告诉过我一旦我决定追随您,您将永远和我在一起。但是,我看到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沙滩上只有一行脚印。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我最需要您的时候您离我而去。”

上帝回答说:“我亲爱的孩子,我爱你,我绝不会离开你。在你遭受苦难的时候,也就是你所看到的只有一行脚印的那些时候,是我将你抱在怀里的时候。”

作者:无名氏

看了以后,我深有感触。对于先生生病的一年半时间里的情况,我很多事情至今记忆犹新,但真正回忆起来,发现居然记住的以好人和我所得到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关心与帮助为主。我想这就是因为在那些日子里,上帝并没有忘记我,而是像上文中所言,抱着我走过了那段艰苦的日子。

宣武医院的中药确实对他的情况有所改善。至今我仍坚信这种中药是有疗效的,虽然一年多之后他仍没能逃过复发与死亡的关口,但使用中药的头半年他的情况大为改观。不光可以讲话,吃饭,甚至在护士的搀扶下可以下地走动了。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大大超出所有人的预料的。我一直觉得遗憾的是,为什么这种中药不能得到世界的承认。要知道,胶质瘤在西医界基本上算是不治之症,而且是要命的不治之症。如果一种中药,对不治之症有疗效,为什么不让世界知道呢?为什么中医界不能发展出一种世界能认同的理论解释这种疗效。为什么西医界不能试着去研究研究这种中药呢?西医治疗癌症基本上是三板斧,手术,放疗,化疗。而化疗,放疗都是不仅杀伤癌细胞,同时杀伤好细胞。而且由于产生癌细胞的原因不详,化疗也往往不能制止癌细胞的再生。我非医生,是外行,但如果中医能从根本上,针对各种不同的癌症研究不同的中药,在西医三板斧的同时,从根本上铲除癌细胞再生的可能性,对于治愈癌症是否会有帮助呢?这是需要专业人士研究的课题。我这个外行就不多评论了。

来源:大纪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