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弦之间的天籁之音(图)

作者:宇莲心 发表:2009-03-03 09:4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神韵纽约艺术团在法国巴黎的四场演出圆满落幕(前排左四为二胡演奏家戚晓春)

【看中国记者宇莲心报道】两根弦如何能演绎出如此优美的旋律?看过神韵的观众,都对其中的二胡独奏这个节目印象深刻,尤其是国外的观众,几乎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可思议,只有两根弦,音色竟然如此优美,音域竟然这样宽广,演奏出的旋律竟是如此动人心弦!正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然而当我们的心弦被天籁之音拨动,那心里的震撼和感动恐怕是终生难忘的。

神韵纽约艺术团在法国巴黎的四场演出已圆满落幕,第四场演出结束后,记者有幸采访到著名的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首席钢琴师杜夫.R.拉多芬达内提(Touve R. Ratovondrahety)先生。他难掩自己激动的心情,兴奋的对记者说:知道吗?今天我觉得最美好的一刻是欣赏钢琴和传统乐器(二胡)的合作,我找不到形容词来描述我的感受,太难忘了,太优美了,当时我好像呼吸都快停止了,或者说我根本都忘记了呼吸,真的是太美了。”

是啊,二胡演奏家戚晓春的一曲“希望”让人屏气凝神,浑然忘我,如一缕清泉浇灌了干涸的心灵,如一抹晨光预示着黎明的到来,她空灵温婉,超然脱俗,滑转在两弦之间的,是那诉不尽的千言万语,用心聆听,用心感悟,我们都会为这样的“希望”而雀跃不止。

外国观众为之而倾倒,中国观众因此而自豪,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二胡在中国其实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始于唐代,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 – “奚族”,因此而得名为“奚琴”。后来“奚琴”由北方向中原地区逐步流传,由于古代黄河以南地区的汉族习惯将边疆少数民族统称为胡人,因此,唐代也将其称为“胡琴”,边塞诗人岑参曾有诗云“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说明当时的胡琴已经广为流传。

到了宋朝,“奚琴”又常被称作“稽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这说明在北宋时代人们已有了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虽断了一根弦,却坚持不换琴,仅用一根弦演奏完了曲目。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以此后人得知,在北宋时就已经有了马尾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胡琴”更名为二胡,是近代的事,由于其只有两根弦,如此更名也许更加形象。

其实每一种乐器都有其自己独特的音色,比如古琴飘逸秀丽、深邃幽远,笛子穿石裂云、悠扬清亮。而深沉蕴藉、阴柔敦厚则是二胡传统音质的最大特色。然而无论乐器如何独特,技艺怎样精湛,如若演奏者无法做到心境澄明,心器合一,那也只能留得不能感人于肺腑的惘然。难怪看完神韵演出的观众们总要不约而同的起立鼓掌,以示对艺术家们的感谢敬佩之意,即使在保守的欧洲也毫无例外,原来是那音弦已与心弦一脉相通,仙界飘来的天籁已然打动了听者的灵魂。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新一期特刊已经发表
请荣誉会员登陆下载
更多会员专刊

更多专题
今日重点文章
更多重点文章
donate
72小时热门排行
更多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更多专栏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