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年代的中國民謠

作者:王俊義 發表:2010-08-08 22: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飢餓年代的民謠分為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各地文化機構創作的民謠,本身沒有民謠的特色,也沒有民謠的傳播性和流傳性,並且大部分都是以歌頌人民公社為主題的順口溜,嚴格意義上講,就是偽民謠。但是這部分民謠,一般都能夠在各級的文學雜誌上發表,甚至還能參加各種民間文藝的展演。並且獲得各種獎項。現在來看,這部分所謂的民謠不是民謠而是官謠,被各級的郭沫若們編進各種民謠讀本,儘管紅極一時,最終還是被人們忘記得干乾淨淨。

第二部分是真正在一個地域流傳的帶著濃厚地域特色的民謠。語言上口,內容和民間的生活和歷史真實相聯繫,是實實在在的民謠。民謠的最大特點就是民間性和人民性,來自民間流傳於民間,反映民間某一個歷史時期真實的生活和人民群眾真實的情感---這種情感不是被教化了的情感,也不是文人們塗脂抹粉後的情感。時間過去很多年,一旦有人說起這些民謠,一個歷史時期的生活就歷歷在目。

飢餓年代最大的問題就是飢餓,每一個人都被飢餓折磨的面黃肌瘦。無論官方刊物上民謠如何的粉飾生活,真正的人們還是要吃飯的。官方的民謠不是饅頭,也不是大餅,更不是米飯和豬肉。於是在民間就有一個很是形象的民謠:

「端上碗,
裡面有個照相館。
吃了飯,
伸出舌頭舔舔碗。」

當時農村的飯放的糧食很少,做出的飯很稀很稀,吃飯的時候,碗裡照出了人的影子。吃過飯之後,還有幾粒糧食粘在碗上,人們都要伸出舌頭,舔乾淨碗上很是珍貴的幾粒糧食。這個民謠就是對於飢餓年代民間生活的寫真。我伯晚年的時候,總愛回憶過去的日子。有一年除夕,吃過年夜飯,看電視的時候伯忽然對我說:「你三叔是最富想像的人,吃食堂的時候舔碗,成為飯後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由於舌頭很短,伸開舔不到碗底殘留的那粒糧食,你三叔說,科學家發明這東西,發明那東西,咋不發明一個橡皮碗,吃過飯把玩翻過來,不就好舔了。」伯知道這樣的話不是過年說的話,就接著說:「現在的生活啊,比過去地主的生活都好啊。過去地主過年,也就是一塊豬肉,現在,人們還要吃魚啊、雞啊、鴨啊、牛肉啊、羊肉啊。你們算是趕上好世道了。」

在那樣的年月,不僅農村困難,城市也困難。農村的親戚到了城裡飯量大,讓城市的親戚很是為難。城市是靠糧票生活的,農村的親戚住上幾天,就把人家好幾天的糧食都吃光了。我小的的時候,很不想到縣城裡去,飯量大的可怕,親戚們不討厭,我自己就討厭自己吃了別人的糧食。當時城裡有一個民謠,和農村的《照相館》相呼應:

「客、客,不要臉,
來了不帶面購點。
這次說了你知道,
下次來了帶糧票。」

我大概就是這樣不要臉的客人,總是進城給家裡辦事,總是沒有糧票可帶。我也聽說過這個順口溜,就讓我母親在讓我進城之前給我糧票,母親苦愁著臉說:「我們是農民,是沒有糧票的,只有市民才有糧票。」我祖父活著的時候,到了冬天想吃一頓寬麵條,就要跑三十里到縣城附近一個姑奶家裡,我用架子車拉上他到姑奶家就是中午了,吃過寬麵條在拉祖父回家,到家就太陽落山了。我問祖父:「離縣城就只有幾里了,我們去縣城吧。」祖父說:「他們是有面購點的,我們沒有。我們閃開肚子吃人家一頓寬麵條,麵缸就要下去一截子。」這個城裡人唱的民謠,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還在縣城裡流傳。這樣的民謠郭沫若不會選編一本,假若選編了將成為研究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材料。就是今天,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也不會徵集這樣的民謠,為我們的民間歷史留下珍貴的文化化石。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師範畢業參加工作,並開始在報紙上發表一些楊朔式散文,在刊物上發表一些探索性的作品。下鄉的時候,一個公社書記對我說:「我們這兒有一個民謠,是不上書的民謠。我給你說說,或許還有些意思。」這個民謠是:

「羊娃羊娃你上哪?
我上北京糧管所兒,
你給毛主席說一下兒,
俺們買不來紅薯乾兒。」

公社書記接著說:「假若放在幾年前,我才不敢說這個順口溜呢。」

我說:「假若當年郭沫若編寫的歌謠裡有一部分這樣的民謠,不知道會不會提前結束人們的飢餓。」
公社書記說:「郭沫若不敢,巴金不敢,誰也不敢把這樣的民謠編進書裡。郭沫若假若編了,他的人大副委員長就當不成了,過節的時候,也上不了天安門了。」

這就是我們作家、藝術家、詩人們面臨的選擇,良知和地位發生矛盾時,首選的是地位,而不是良知。因此,我們的時代產生的作家藝術家大多都扮演了一個時代小丑的角色,他們留下的作品和編撰的書籍都是讓人啼笑皆非的東西。我們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一個遠去的時代,一個遠去了的靈魂的群體。那就是我們的歷史,那就是我們的文學史。在民間的民謠面前,那個時代當紅藝術家們應該感到汗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牛博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