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丁文苑】文史常識之五:淺談華夏文化與文明(續)(圖)

作者:園丁 發表:2018-01-14 06: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長城是古代作為戰爭防禦工事修建的,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
長城是古代作為戰爭防禦工事修建的,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接續:【園丁文苑】文史常識之四:淺談華夏文化與文明

在物質文化方面,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風格不同,服飾不同,飲食習慣也有差異。而且隨著時代進步,建築材料,服飾材料,交通工具,能源開發等都有進步。

提到中國建築,人們會想到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北京的故宮,城牆,四合院等等。

長城是古代作為戰爭防禦工事修建的,在古代武器比較原始,打仗使用長矛,大刀,弓箭。漢人修建長城是為了抵禦北方遊牧部落集體侵襲而建。一提萬里長城,現在人有兩個誤解,一是有人不瞭解歷史,就誤以為是秦始皇時修建的。其實它不是秦朝一個朝代建的,最早開始於春秋時期,當時在齊國和燕國等都修建了長城,齊長城在今山東省境內魯中山區,燕長城在今日北京附近。此外還有:趙北長城,趙南長城,魏長城,中山國長城等。秦始皇只不過繼續將秦以前修建的長城加固,把斷續的早期城牆連接起來,目的是為了抵禦匈奴入侵。萬里長城的名字始於秦朝。在秦以後的幾個主要朝代,除唐朝以外,都有繼續修繕和修建長城。在漢朝時,主要是西漢修建的長城,西起大宛貳師城,最東到朝鮮平壤以南(當時朝鮮屬於漢版圖),總長一萬里。南北朝時期,在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等對長城又有增建。北齊長城在北京通縣。隋朝為抵禦突厥,在今陝北,寧夏修建了新的長城。在遼,金時期為抵禦女真,在今日中國的東北地區也建有長城。明朝時曾經大規模整修和新建長城,先後有20多次施工。中國現存的萬里長城主要是明長城。明長城東起遼東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全長8851.8公里。此外,在中國南方也有一個苗疆長城,位置在湘桂邊界處。

人們對萬里長城的第二個誤解,就是以為長城總長就是一萬里。其實不然,前面所寫僅明長城長度就超過了一萬華里。據中國文物局2012年公布的數據,中國歷代修建的長城加起來總長是21196.18公里。

古人修建的萬里長城,現在雖然已經失去了戰爭防禦功能,但是它是中華民族發展中,在地球上留下的文明古蹟。據說人在人造衛星上,在太空就能觀看到它。

另外,長城不僅是個有敵樓,有烽火臺的城牆,它的建築材料是因地制宜的,應用最多的是磚,石,和土。粘結材料是用石灰,黃土和沙子組成的三合土。在最堅固的地方,還使用了糧食,就是用糯米熬的米漿取代水來和三合土,這也是中國古代人的智慧,用這樣的三合土修的城牆質量相當好,歷經幾百年都仍然堅固。北京故宮建築時也是採用糯米漿摻石灰做城磚的粘合劑。

長城有很多著名的關卡,例如山海關,嘉峪關,玉門關,雁門關,居庸關,八達嶺,黃崖關等。有些城關的作用,不僅只於作進出邊境的大門,而且是古代屯兵戍邊的營地。

故宮是世界五大宮殿之首,是獨一無二的木質結構宮殿。故宮內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建築九千間。因為我在《北京的軼事和故事》文章中,已經介紹了故宮的的規劃建設過程,在此就再補充說說它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宮內建築的用途。

故宮和北京的其他皇家建築,都是為帝王服務的。古人認為宇宙是天圓地方,古代星相學認為天上有三垣,四像,二十八宿,皇天上帝在宇宙中心的紫微星(北極星)。地上的帝王是天子,所以皇城皇宮是按天人合一的思想規劃和建築的,故宮就是過去的皇宮,對應天上的紫微星,所以取名叫紫禁城。紫禁城裡最大的一座宮殿是太和殿,它是皇宮中最高建築,大殿基礎是長方形的,建築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屋頂上面是黃色琉璃瓦,四角飛檐上面有琉璃製作的吉祥獸,黃色象徵皇權,所以這個大殿是皇帝「辦公」的地方,皇帝登基,大婚,冊封,重大任命,出征等都在這裡舉行盛大儀式。太和殿後面是中和殿,用作皇帝出席重大慶典活動的「休息室」,皇帝接受朝拜也在此。再往後是保和殿,這是前宮最北面的一座大殿,這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地方。古代宮殿建築,《周禮・考工記》有記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按此原則,故宮的建築布局是左右對稱的,南面為前,北面為後,前宮就是三大殿,在三大殿後面是後宮,也叫內廷,內廷建築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它們是皇帝和皇后的住所也叫正宮,皇帝處理日常事務也在此。正宮東西兩側各有六宮,它們是皇妃生活居住地。後宮建築屋頂琉璃瓦有紫,蘭,黑,翠多種顏色,也是富麗堂皇。

按照明朝建北京城的設計規劃,故宮前後宮的大殿都在中軸線上,皇城前有內外金水河,內金水河在皇城城牆內,太和殿前,上面有漢白玉修建的橋,外金水河在天安門前,上面也有漢白玉石橋。皇城左面是祭祖的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右面是社稷壇(今中山公園),是皇家祭祀土地神和穀神的地方。皇城後面護城河外有萬歲山(今北海公園瓊華島)。皇宮處於城市中心,原來皇宮城牆外還一層北京內城牆,現在此城牆已經被今人拆除。

按照古代陰陽學說,南面為陽,北面為陰。如果你看老北京地圖,你會發現,從南向北看,永定門,前門,中華門,天安門,午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交泰殿,地安門,鼓樓,鐘樓,德勝門,它們都在中軸線上。這就是中國古代「負陰抱陽,充氣為和」宮殿建築觀念的體現。

故宮不僅建築富麗堂皇,是皇朝政治中心,而且也是座藝術寶庫。這裡收藏的文物都是國寶級的,包括繪畫,書法,瓷器,銅器,玉器,鐘錶,甲骨文,詩作,古籍,金銀財寶等。

談到北京這個古都,想到帝王時期,作為北京水路交通航道的大運河。大運河也是中華文明歷史的遺蹟。大運河最早是在隋朝開鑿的,明清時在北京都有擴建,這段歷史我已經在以前的文章中講過,在此僅補充與本文有關的幾句。就是明代修建皇城宮殿及其皇家重要廟宇,其建築材料漢白玉產於在北京房山,石灰在北京近郊就地取材燒制,琉璃瓦在北京現在的琉璃廠製造,其他材料如中國西南部地區產的楠木,山東臨清燒制的貢磚,蘇州產的「京磚」(有稱金磚者,用於大殿內鋪地),河北產的花崗石,薊縣盤山的虎皮石,御花園裡的太湖石,以及油漆塗料等,好多都是通過大運河運到北京的。

在建築成就方面,除了前面講的故宮,遼代建的薊縣獨樂寺,山西應縣的木塔,大同的懸空寺等,其建築技藝都是世界聞名的。隋朝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橋。水利建設上,成都的都江堰建於戰國時期,由當時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也,現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我以前寫的文章中說過,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儒,釋,道三教。它們是漢民族早期文明。儒教源於上古時期堯舜禹湯,乃至周文王,周武王的教誨,到春秋時期,由孔子整理成書廣為傳播,到漢朝時漢武帝大力提倡立為國教。所以說儒教就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之教。儒教的基本教義就是敬天,奉祖,孝親,忠信,仁義,恭禮,性善,弘毅,見賢,思齊。儒教尊孔子為先師。儒教的經典是《四書》,《五經》。四書即:《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五經即:《詩經》,《尚書》,《儀禮》,《易經》,《春秋》。此外還有《樂經》。釋教是釋迦牟尼創立,最早在漢朝時傳人中國。道教是源於春秋戰國的方仙道,後來又納入了道家陰陽五行說,形成黃帝宗派,在漢朝時,融合了老子學說,張道陵創立黃老道,以後逐漸演變為現在的道教。道教是多神崇拜,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救世濟人。道教奉老子為太上君。道教信仰的「道」,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原。

佛教有寺廟,道教有宮,觀。在古代尤其漢朝以後佛教寺廟,道教宮觀遍佈全國。

中國古代帝王都敬天地,並建設祭拜場所,如北京除故宮外,皇家還建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等,在承德避暑山莊外,建有外八廟。中國著名的四大佛教聖地是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河南少林寺,杭州靈隱寺等,敦煌石窟,西安大雁塔等,也都是著名佛教遺蹟。道教四大聖地是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此外華山,嶗山,終南山也是道教名山。

華夏文明在科學技術方面,對世界作出突出貢獻的是四大發明,即火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火藥是在唐朝時發明的,到宋朝時已經廣泛用於軍事上製造火器,如噴氣火箭。在先秦時發明瞭永磁鐵指方向的司南,後來發展成指南針,就採用人造磁鐵。到宋朝羅盤已經用於航海。造紙和印刷術發明於西漢,到南北朝時已經在全國普遍推廣。宋朝時雕版印刷盛行,刻制刀法熟練,紙墨精湛,畢升發明泥活字印刷技術,印刷質量清晰,字體工整。在天文曆法方面,漢朝時已經有《太陰曆》,元朝郭守敬的《授時歷》比公曆早300年。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地震,比歐洲早1700年。在數學方面,南朝的祖沖之計算的圓周率,精確度比外國早1000年。在農學方面北朝的賈思勰著有《齊民要術》,明朝徐光啟著有《農政全書》,明代宋應策的《天工開物》都是農業生產技術的總結。中國的中醫世界聞名,出了孫思邈,華佗,李時珍,扁鵲這些名醫學家。此外,成書於漢朝的《黃帝內經》和明朝《本草綱目》等也是中國醫學寶貴遺產。

在西安有一口唐代鑄造的銅鐘,高兩米多直徑1.4米,重6噸。在湖北當陽有宋朝鑄造的鐵塔高17.9米,據說重約10萬6千6百斤。在河北滄州有後周時鑄造的鐵獅子,高5.4米,長5.3米寬3米,重約50噸。由此可見古人的手工業規模之大和技術之高。三國時諸葛亮主持製造木牛流馬在《三國誌・諸葛亮傳》有記載。南北朝時,齒輪傳動已經用於指南車和記裡鼓。而曲柄傳動應用更早,秦漢時的紡車就是人力紡紗車,用曲柄傳動。漢朝發明水碓,水排,南北朝發明水磨,水碾,水車。

書籍是保存和傳播文化的載體,中國的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文學的瑰寶。舉世聞名的四大名著是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羅貫中的《西遊記》和曹雪芹的《紅樓夢》。它們也是世界名著。

中國古代的律法是是國家的統治者為管理國家而制定的規則,制度,也屬於文化範疇。中國古代律法有六律,即吏律,戶律,禮律,刑律,工律。

中國的服飾,漢服,旗袍,紡織品,絲綢,中餐廚藝等,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本文篇幅有限,就不詳敘了。

最後,列舉中外歷史部分史實對應表僅供讀者參考。

 時間        世界歷史         中國歷史

公元前30世紀   埃及金字塔王朝     炎帝,黃帝

公元前20-18世紀 古巴比倫創《太陽曆》  夏使用《陰曆》

公元前9-8世紀  《荷馬史詩》       《詩經》

公元前6-3世紀  希臘,古羅馬鼎盛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

          印度釋迦牟尼創佛教     孔子儒教  

公元4世紀     羅馬帝國崩潰       南北朝對立  

公元632年    默罕默德創阿拉伯帝國   李世民建大唐

公元12世紀初   十字軍東征         金兵南侵宋朝

12世紀初      俄彼得大帝         大清康熙皇帝

13世紀      建奧斯曼帝國         建蒙古帝國

17世紀    莎士比亞(西方戲劇之父)  湯顯祖(中國戲劇之祖)



責任編輯: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