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到三個「不」 養育孩子心不累(圖)


孩子們
三「不」法則:不商量,不吼叫,不自責。(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待孩子的哭鬧和情緒,我們常常覺得很累心。太溫柔,擔心孩子不守規矩;太嚴格,又擔心孩子心靈受到傷害。育兒中,「度」的把握尤為重要。父母做到以下三「不」,養育孩子不再累心。

不商量:明確原則,坐穩父母的位子

尊重孩子,凡事要商量——這是很多父母育兒時的一個大誤區,也是吼叫產生的一大誘因。不需要跟孩子商量的事情,不需要孩子選擇的事情,我們卻「民主」地讓孩子去選擇。

對於特定年齡段的孩子,他們最喜歡說的就是「不、不好、不要」,而我們就被激怒了。

明智的父母,對於涉及原則的事情,沒商量,孩子必須要遵守。

比如,洗澡的時間到了,要說「時間到了,要去洗澡了」,而不是說「我們去洗澡好不好」;

過馬路的時候,要說「來,媽媽牽著你的手」,而不是說「媽媽牽著你的手好不好?」

孩子在牆上畫畫,要說「不許在牆上畫畫」,而不是說「不要在牆上畫畫了好不好?」

很多時候,我們被孩子的「壞」行為惹得大發脾氣,大吼大叫,其實是因為父母沒能坐穩自己的「位子」。

育兒中的一大智慧,是需要明白甚麼時候「民主」,甚麼時候「集中」;溫柔堅定設定規則,規則之內給予最大自由。

不吼叫:穩住情緒,做孩子的容器

育兒中,我們最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道理都懂,真遇到孩子犯熊了還是忍不住吼。

這很可能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因為我們不曾被溫柔對待,從小到大都是被吼大的。我們不喜歡曾經這樣被對待,但不自覺地,面對孩子,我們也成了那個令自己討厭的父母。

所以,面對孩子發火之前,在把以前父母吼我們的話脫口而出之前,我們需要學會給自己的情緒按下「暫停鍵」。我們要明白,吼叫是沒有用處的,經常大吼大叫,常常還會帶來負面的作用。

父母對孩子經常大吼大叫,會形成兩個極端:一是孩子變得麻木,一是孩子變得特別叛逆。

「威而不怒」才是為人父母的底氣和自信。

我們可以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明確地傳遞自己的期望。我們可以用溫柔的力量去改變,而不是用憤怒的力量來遺憾。

不自責:接納自我,做錯了也可以補救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存在著發火、吼叫的問題,如果我們真的沒控制住,衝著孩子大吼大叫了,那麼世界末日就來臨了?親子關係就破裂了?

其實,大吼大叫對孩子來說確實不亞於一場「摧毀」,但是,父母只要做好「災後重建」,並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反而會有一定的幫助。

這會讓孩子看到「真實」的父母,明白「負面」情緒是怎麼一回事,從而,幫助孩子在以後與人的相處中,更好地處理衝突和矛盾。

吼叫發生後的「災後重建」工作分為以下三步:

1、承認錯誤並改進

自責和羞愧會導致一個人沒有動力去改進。承認自己做錯了,決心下次會努力做得更好。

2、學會真誠地道歉

真誠地道歉應該包含三個層面:第一是表達自己的後悔;第二是表示出自己所承擔的責任;第三層可以給出一個補救的措施。

以吼叫孩子為例:媽媽昨天吼了你,覺得特別後悔;媽媽錯了,不應該吼你,這是媽媽修養不夠;媽媽承諾,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不會再吼你了,媽媽帶你去公園玩兒一會兒吧!

3、找到吼叫的外部「觸發器」

吼叫的發生通常都會有一個外部觸發器。比如,有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玩具亂糟糟的,他就立刻會爆發。

作為父母,找到自己的外部觸發器,針對這些觸發器做一些相應的功課,才能夠慢慢地,不會一遇到類似場景就立刻發怒。

結語

有句話說得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在育兒的過程中,始終記得自己要達成的目標是甚麼,而不是得失於孩子當下是否「聽話」,計較在自己是否「完美」。

「真實」的父母遠比戴著面具的「完美」父母更可親可愛;孩子的健康開朗,親子「鏈接」緊密,家庭和睦溫馨才是我們育兒的「初心」。



責任編輯:倚天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