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考定終身」的壓迫感
對本科學生而言,每年第四季度是大學生涯中最忙碌的日子。紐約華爾街的大公司在這三個月裡面試和招聘應屆畢業生;大多數學校的研究生報名也在12月底至1月上旬。同學們奔波於課堂、宿舍和職業中心之間,為功課而廢寢忘食;在週而復始,一輪接一輪的面試中拚殺,渴望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我在那幾個月間,上了7節課,拿到一份矽谷科技顧問公司的聘書,申請了4家大學的研究,有兩家錄取。
美國每年有數十萬學生入讀兩種類型的研究生院。職業型的(如工商管理、法律、新聞) 和研究型的(如工程、自然社會科學)。第一類十分看重工作經驗。我申請的是第二類,專業是工程運籌學。在美國,申請研究生學院不稱作「考研」,因為雖然有考試,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申請的大學生沒有「一考定終身」的壓迫感,但是選拔的過程卻是冗長而艱鉅,很能考驗一個人的耐心、毅力和組織能力。
有考試,但不是全部
我開始著手準備的時間比較晚,10月才收集各學校的資料。申請學生遞交的材料包括指定考試成績,大學本科學習成績,二至三封教授推薦信,個人履歷和一篇介紹自己的學習目的作文。入學考試是GRE(美國
研究生入學考試),它每年在全美各地有多次考試機會。在美國讀本科的學生都知道,幾乎所有學科的考試成績只佔科目總成績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找老師寫推薦信是比較微妙的一環。推薦信的目的是通過別人來加深對學生的瞭解。一方面需要對自己瞭解並且評價較高的老師,另一方面最好能和自己申請的專業有關。
我從大四開始,就在系裡的一位教授指導下,展開自己的課題研究,為期一年。這段經歷不僅使我瞭解在研究院裡如何做研究,更可以和教授作一對一的深入探討。他給我寫了封推薦信。另外兩封分別是應用數學系的教授(我曾上過他的課)和公共衛生學院的一位女科學家(曾幫她做過一年的研究)給我寫的。
「個人自述」幫你思考
在所有需要準備的申請資料中最費時間的要屬一篇1000字上下的個人自述(PersonalStatement)。
在美國,進入大學本科和進入研究生院是有相當大區別的。前者被人們認為是教育路途上的「必經點」,後者則不然。美國大學本科所採用的是涵蓋面較廣的文理結合的通科教育,而它的研究生教育則完全集中在所選定的專業,它的目的性很強。這是個雙向選擇,學院既希望得到最聰明的學生,同時也希望學生對此專業真正感興趣。
在做這篇個人陳述的同時,它在無形中也幫助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這個專業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是否符合將來想要選擇的職業,所需要投入的時間和金錢值不值得。
要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
從考試、聯繫老師寫推薦信,到撰寫文章介紹自己,過程相當冗長。通過十幾頁的申請表,學校能夠比較全面地瞭解一個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但是這個選拔制度並非絕對公平,也存在問題。比如說,因為缺乏經費,或是為了增加學校收入,學院會在相似條件的學生當中,招收有經濟來源的學生。再者,在選拔過程當中,如何達到種族平等、男女平等,這是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不斷引發熱烈爭論的話題。美國的研究生學院教育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各行業提供拔尖人才,二是為大學繼續培養教學和研究人才。基於這兩點,它會努力吸引最出色的學生就讀。對學生自己而言,並非每一個攀登象牙塔的人都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攀登,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曾萬丹(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運籌工程系碩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