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江留給廣東的禮物:上千企業倒閉

發表:2007-12-20 13: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當年習近平張德江的棒出任淅江省委書記時,曾表示擔心當地出現"爛尾經濟"。今天,張德江雖已離開廣東,但接任的汪洋一樣有爛攤子要處理:企業集體出走珠三角,成為今年廣東最引人矚目的經濟類"頭等大事"。截止11月份,廣東企業倒閉的消息陸續有來,數以千計企業大舉外遷的行動才開始觸動地方政府的神經。

近兩年來,房價高企、土地電力短缺和工人供不應求的幾大"硬傷",導致企業集體遷移。有意見指,勞工緊缺的問題本可通過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加以緩解;可遺憾的是,在資方提高工資吸引勞動力同時,有地方政府卻對工人群眾打起"圈錢"的收費管理牌,落井下石的"政策反做"催化了珠三角製造業走向危機中。

中國經濟整體發展導向的變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已不可逆轉,長期從事低附加值、高污染的珠江三角勞動密集型企業更是首當其衝。

據《南方都市報》11月13日報導,由於受到土地、環境等"硬"條件的制約,一大批深圳企業有了集體"遷徙"的打算。來自深圳貿工局最新的報告更證實,到今年6月,僅羅湖、南山、寶安和龍崗四區,已經和計畫外遷的企業多達522家,其中已經外遷的499家。工業企業外遷已不僅僅是少數行業個別企業的自發行為,而是呈現了有組織、較大規模的集體行動。

無獨有偶的,來自央視《經濟半小時》12月10日,播出的"珠三角上千企業倒閉調查:成本上升致企業外遷"的內容,報導稱在現時廣東大概五六千家鞋廠當中,目前關閉的大中型廠房在廣東已有一千多家。情況堪憂的是,除了制鞋企業,其它像製衣、玩具加工、電子加工等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都出現了同樣的狀況,由於企業營運的成本開始攀高,有的已經倒閉,更多是被迫遷移,曾經輝煌一時的珠三角製造業,如今卻面臨著巨大的變化。

實際上,企業紛紛出走珠三角,並不是匆促的決定。以深圳為代表的廣東製造業龍頭城市,早在去年6月,一項由官方發布的企業外遷調查表明,就有119家工業企業已經或計畫外遷,涉及工業總產值90億元。其中機械、玩具、儀器儀錶、塑料四個行業外遷企業數量較多,合計佔外遷企業總數的58%。部分遷往地省內集中在東莞、惠州、中山、河源等地,多數則往省外湖南、江西、江蘇等地遷徙。就今年上半年,由深圳六區政府、行業協會及部分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在異地簽約設立的"深圳產業轉移園"就多達20多個,情況頗為尷尬。

企業的集體外遷,在現實中最直接的反映到是,今年1─5月份,深圳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個百分點。而在全國大中城市裡,深圳工業增長水平倒數第二,儘管深圳也希望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生產環節和有污染的企業可以轉移出去,只是沒想到,在這場遷徙大潮中,一些高科技企業和傳統優勢產業也流失出去,此事已引起深圳當局的高度關注。

當然,就深圳企業外遷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據官方對32家工業總產值上億元的外遷企業調研所得,外遷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在深圳用地需求無法滿足",選擇該項的企業有20家,佔62.5%;排在第二位的則是"深圳的房地產價格/廠房租金太貴",選擇該項的企業有16家,佔50%.

深圳的工業用地短缺是關鍵。而在另一個製造業龍頭城市-東莞,勞動力的不足卻成為企業的致命傷。據央視《經濟半小時》報導,在珠三角加工製造企業最集中的東莞,幾乎每家工廠的門口都貼著常年招工啟示。2002年東莞的最低工資標準是450元人民幣(下同),現在是690元,五年上漲了50%多,而實際上,現在珠三角工人的工資已經遠遠高於這個數字,大約在1000元到1500元之間不等,但即便如此,企業招工依然困難。其中這說明這幾個問題。一是廉價的勞動力在這裡已經不再容易找到。其次是,部分地方政策對前來打工者形成障礙。

有一種意見認為,"廣東勞動力大軍的轉移,雖然有國內地區經濟的強勢崛起所造成的客觀因素,但總的來說,之所以會造成今日之局面,歸根結底,地方政府才是罪魁禍首。"據透露,就在今年6月10日,東莞市厚街鎮政府發布了一張收費通告,收是的《流動人口調配費》,共115元(人民幣,下同),暫住證費35 元;來自東莞的一名工人11月29日在網上也張貼了當地的"收費標準"。"要做暫住證,要繳交費用如下:1.工本費 5元。 2.治安聯防費30元。3.垃圾處理費12元。4.綠化費16元。"。

值得注意的是,同是廣東省,不同地方之間在同一項管理收費上的差距,有時竟然多達一倍的。值得商榷的是,一邊是企業哀聲歎氣報怨招工難;一邊卻是地方政府對前來打工的外來人,不遺餘力搞"圈錢"小花招。今年初,廣州首先取消了外來人暫住證的收費,東莞市市長李毓全在"兩會"中,亦表示早已有取消暫住證收費的打算。然而,事過數月,在東莞的亂收費問題卻大行其道,這就形成了一幅十分富有戲劇性的畫面。為什麼東莞地方工廠招人難?還是有跡可尋的。

據《亞洲時報在線》所知,在廣東最大的毛織生產基地--大朗鎮,從2006年開始,大批毛織工廠已相繼倒閉,包括那種幾千人的大型企業和十幾個人的家庭式小作坊;而號稱為廣東最大服裝生產基地的東莞虎門,今年以來也因很多服裝廠招不到工人而關門大吉,地方政府在政策上不能因應配合是關鍵。目前,很多紡織品企業已迫於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價格、水電費用、廠房租金等等,把工廠遷到粵北的韶關,河源,以及湖南,江西等偏遠地區。

廣州《羊城晚報》12月9日報導,緊鄰廣東省的江西贛州市,就是廣東和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提高後,向勞動力更便宜地區轉移的一個收益地。在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落戶的外來企業,目前就有200多家,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據贛州華堅國際鞋城負責人塗火介紹,在贛州,這裡的勞動力成本,在現在已經加速提升的情況下,人手充足,人均月工資也比廣東東莞要便宜300元錢左右,而水電成本也要低不少。在贛州,每度電只有0.68元,東莞是0.9元多,贛州的用水每噸是0.9元,東莞則是1.5元。

但遷出了廣東,並不表示一切都順利。有港商把工廠"北移"往中西部地區後,發現當地的產業配套不完善、交通物流成本增加等問題。據反映,"在當地運費最少要佔成本的10%,而在深圳東莞運費只佔生產成本的3%。另外不少的企業還得在當地買地建房,而不像廣東這邊有一個成熟的廠房租賃市場。不少因新政和環境制約無奈遷出廣東,但在新落腳處水土不服的工廠企業,無疑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

回顧過去,在中國經濟的版圖上,珠江三角洲曾獨領風騷多年,然而,持續多年高速增長之後,這個製造業重地最近幾年卻接連遭遇"勞工荒"、"電荒"、"油荒",土地、勞動力、能源價格都出現大幅上漲。去留問題,均成為廣東地方政府和企業的一大抉擇。但不盡相同的是,企業的去留是"被動"的看投資環境來決定;而政府"主動"的有所作為是決定整個大勢的關鍵。

来源:亞洲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