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履历失真背后的异样需求

发表:2005-03-03 21:4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是“院士”还是“会员”?围绕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许传玺“美国法律研究院院士”身份的争议,正在中国法律界乃至整个学术界掀起波澜。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说,以美国史为专业特长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首先发难,对所谓“美国法律研究院”(英文缩写为ALI)名称的翻译表示怀疑,ALI应被译为“美国法律协会”,许传玺的身份可译为“成员(会员)”而不能译为“院士”。

实际上,类似的“许传玺现象”并非个例。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有所谓海归“院士”风波,而那位所谓海归“院士”在英国的地位,也就相当于国内的 “助理研究员”。此外,还有海外学者把在国外获得的“常驻经济师”翻译为“首席经济学家”,还有人把博士后研究译为“终身教授”。可以说,海归者的荣誉头衔涉嫌夸大其词,专业履历和专业荣誉“局部失真”的争议事件,近年来屡屡发生,不绝于耳。

表面上看,“局部失真”固然有作假者故意利用两种不同语境、夸大工作成就,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学术地位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有一个问题却不能不引起人们思考,为什么每次海归者履历失真事件,都是由民间提出质疑并由民间核实?诸多高校为什么对“履历失真”集体失语?

管他真假,只要能给我壮门面就行!这恐怕是一些高校对“履历失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一个原因吧?国家正力图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而每所大学都希望自己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一流大学,而一流的师资力量,是建设一流大学必不可少的要件。

一流的师资力量从哪来?国内的院士、一流学者肯定有限,聘请那些履历辉煌的海归学者,无疑是一个捷径。寻求高层次的海归者加盟,便成了一些高校引进人才的主旋律。

高校扩张的冲动和对人才的“异样需求”,给“局部失真”者营造了巨大生存空间。而一些高校,对那些“局部失真”者,不仅无心审核,还极力渲染“局部失真”者的海外学术成就,以海外“马甲”为自己撑门面、壮威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对“局部失真”者的纵容,实质上就是对“失真”行为的鼓励。由于相关制度上的漏洞,诚信体系的缺失,学术界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处罚措施,何况对这种还称不上违规的行为?就是说,我们目前根本无法对这类“局部失真”者进行惩罚,失真者受罚概率几乎为零。

在关注那些曾在当年钱钟书老先生笔下出现过的“方鸿渐”们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克莱登大学”的生存土壤。笔者以为,谴责这些“局部失真”者,远远不够;如何让高校告别“异样需求”,更为关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