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控制氣喘新藥 中研院研究登國際期刊(圖)


氣喘治療用藥使用抗發炎藥類固醇,但是近年出現越來越多抗藥性反應。最近中研院助研究員張雅貞(右)團隊發現能控制氣喘的新藥!
氣喘治療用藥使用抗發炎藥類固醇,但是近年出現越來越多抗藥性反應。最近中研院助研究員張雅貞(右)團隊發現能控制氣喘的新藥!(圖片來源:中研院)

【看中国2019年4月26日讯】氣喘是常見的疾病,特別在兒童間盛行率很高。而治療用藥使用抗發炎藥類固醇,但是近年出現越來越多抗藥性反應。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團隊發現,利用青春痘菌研發免疫調控微粒子,再把這粒子以吸入劑型投藥,可以抑制第二型先天免疫細胞增生,有助氣喘治療。

據中文媒體報導,類固醇是目前治療氣喘主要用藥。助研究員張雅貞表示,過去認為T細胞是造成氣喘的主因,並以類固醇吸入劑治療。

不過,隨著愈來愈多類固醇抗藥性患者增加,其研究團隊發現第二型先天免疫細胞(ILC2)會誘發急性呼吸道免疫反應,跟類固醇抗藥性氣喘相關,因此ILC2細胞被視為氣喘治療新標的。

張雅貞指出,氣喘疾病為一種免疫失衡,而ILC2細胞作用於免疫系統中,被塵蹣、黴菌誘發活化,傳遞氣喘發炎反應的訊息,造成黏液分泌亢進、氣管收縮等症狀。

張雅貞說,研究發現了帶有類鐸受體9(TLR9)配體(CpG)之免疫調控微粒子,可以分泌干擾素抑制ILC2細胞傳遞發炎反應的訊息。

透過TLR9與CpG結合之後,刺激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分泌出α型干擾素;進而活化自然殺手細胞增強分泌γ型干擾素,達到抑制ILC2細胞增生的效果。

而免疫調控微粒子(MIS416)含能刺激分泌干擾素的CpG成分,研究團隊以吸入劑型投藥進行了老鼠實驗,期望在侵入性最小的情況下把藥物送入肺部,發現可抑制ILC2細胞導致的氣喘症狀;對於T細胞導致的氣喘症狀同樣也有療效,相較於類固醇處方藥更具優勢。

張雅貞還表示,MIS416源自會導致青春痘的痤瘡丙酸桿菌,就是大家熟悉的青春痘菌。它含有CpG成分,而且具有生物可分解性,對人體相當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張雅貞最後說,目前已經正在進行人體試驗,初步發現對人體相當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相關藥物預計最快10年便可面世。

此研究成果已刊登於3月份的《過敏和臨床免疫學雜誌》(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責任編輯:許天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