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了二房並不等於救了經濟

作者:劉憶如 發表:2008-09-11 16: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針對美國二房危機解除,全球都鬆了一口氣,星期日(九月七日)美國財政部確定接管二房消息公布後,週一全球股市除中國大陸外皆大幅上漲,展現慶祝行情;但激情過後,週二全球股市卻又幾乎全數下滑。顯示雖然二房危機得到化解,全球對經濟及景氣的復甦之疑慮仍深。

雖然目前為期三天的觀察時間太短,但若從幾個重要問題切入討論,則不難看出救二房即使解決了燃眉之急,但付出的代價並不輕;更嚴重的,救了二房並不等於救了經濟。

在九月七日宣布被接管之前,二房事件有多危險?影響的層面有多廣?美國財政部出手二千億美元,救的對象究竟又是誰?

在美國近十一兆美元的住屋貸款中,二房承做或保證的房貸據估計約五兆四千億美元,市佔率近五成,而Fannie Mae及Freddie Mac的股價自去年高點的每股六十九美元左右,分別下跌至九月五日被接管前的七美元及五美元;事實上二房在今年六月股價暴跌後,已瀕臨資金彈盡援絕窘境。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二房的房貸戶可以正常繳款付息,則問題也不大;但隨著失業率不斷升高,景氣持續下滑,許多房貸戶勢必無法正常還款。雪上加霜,美國房地產價格仍持續大幅下降,造成不但房屋出售極端不易,甚至即使終於售出,賣掉的價錢還不夠償還房屋貸款。二房的收入當然因此大為減少,並且風險升高。

風險升高由誰承擔呢?一旦二房財務出現狀況,甚至週轉不靈,二房公司的股東及債權人當然都蒙受損失。但弔詭的是,雖然這兩家房貸公司是「美國公司」,但是它的資金來源卻遍及全球。這是因為基於現代財務金融的創新及財務工程的興起,房貸收入早已不但藉由不動產證券化轉換成為證券或債券商品,甚至其配套基金及衍生性商品亦都已數十數百倍地發行。

尤其更因為二房地位特殊,雖為民間企業,卻隱含「美國政府保證」訊息,造成全球各金融機構及央行紛紛購買持有。二房危機的解除,金融機構因此是最大的直接受惠者;而因為金融與經濟之間的關聯,間接受到威脅的全球經濟也因二房危機的解除得到喘息的機會。

根據統計,持有最多二房債券商品的除美國外,首推中國大陸及亞洲地區。美國財政部長鮑森在九月七日的聲明中,才會因此特別強調救助的必要是為了避免美國及全球金融因為二房事件而陷入風暴。但是,「二房危機」的根本問題解決了嗎?還是只是危機暫除呢?二房事件突顯的,是房地產泡沫的破滅,美國景氣的衰退;因此只要這兩個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沒有人知道二房當初承做或保證的五兆元房貸中還會有多少無法償還的貸款,唯一確定的只有未來所有的損失將轉由美國納稅人埋單。

美國政府出手救助二房,就算有不得不為的難處,但付出的代價絕不僅是賠上無辜納稅人的錢而已。十年前的一九九八年十月,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曾主導十四家債權銀行救助避險基金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所持理由與今日相同,亦是著眼於全球金融的穩定。「一九九八年十月」後來成為亞洲金融危機否極泰來的關鍵轉折點,葛林斯班當時破天荒的救助行為因此被普遍認為是政策正確的一個驗證。

但是當時不認同這種作為的也大有人在。反對者擔心這種救助行為將引發更多的「道德危機」(moral hazard),造成銀行日後放款時更加缺乏風險控管及自律的誘因。十年過去了,當時所擔心的「日後更大的道德危機」果然在二房事件上展現出來。

二○○六及二○○七兩年間,二房放款條件大幅放寬,不但承作許多原本不該核准的房貸,甚至對申請者的所得情況亦都未加以調查,這種公司治理上的缺失導致這類房貸雖僅佔全部房貸的一成左右,但其損失卻高達全部損失的六成。

美國財長鮑森在宣布接管二房時,特別強調二房這種「半官半民」性質的公司,勢必引發金融市場穩定及利益追求間的矛盾,他並聲明日後將改善這種本質上的缺失。臺灣的政府常常干預市場,是否也都能在每次「不得不干預」後學到教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