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葬習俗 八百年人魚同樂(組圖)

作者:鄭長靈 吳仙友 發表:2011-10-21 13: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村民代表向老死的鯉魚敬香。


魚祭司給老死的鯉魚敬酒。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手托木盤,上面放置一隻老死的鯉魚,後面是一群神態肅穆的男女老少。他們神情凝重,伴隨哀樂鼓鑼聲,緩緩護送老死的鯉魚到千年鴛鴦柳杉下的塚墓前,點上三炷香,灑上一杯清酒,三拜九叩後,長者開始吟誦220多字的魚祭文:時維公元二千十一年……人諳魚性,魚領人情,患難與共……奈何天不永年,遽爾雲亡,人非草木,焉能忘情,銜悲忍痛,還招爾魂……燃放鞭炮後,魚被放入鵝卵石壘砌的魚塚中。整個儀式持續近20分鐘,全場悲慼的情景絲毫不亞於為亡故親人下葬。

據地方史誌記載,南宋嘉定年間,鄭氏祖先遷居浦源,為了防止水源被污染或投毒,便在村中這條長800多米、寬僅數米的溪流中放養鯉魚,還制定了嚴禁捕撈和傷害鯉魚的族規,村民們嚴守族規,代代相傳,到今天形成了這樣一條美麗的鯉魚溪。

溪流中遨遊著2萬多尾五彩斑斕的大鯉魚,它們「魚聞人聲而至,見人影而聚」,天生不怕與人親近,溫順如馴。傍晚時分,村民在溪邊洗菜時,鯉魚便成群結隊而來,競相拖曳零散的菜葉。去污澄清之餘,鯉魚成了村民的保護神,村民特意修砌魚塚,由村裡德高望重的老者為得享天年的鯉魚舉行葬禮。

就這樣,魚葬習俗在這裡代代相傳,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村民們愛魚、敬魚,也不容許外人傷害鯉魚,即使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飢荒,村民們寧願食野菜、糠餅,也不捕溪中鯉魚。在魚塚附近,常常可以看到村民祭拜鯉魚的香燭黃紙。

2008年,浦源村鯉魚溪以三個世界唯一(魚塚、魚葬、魚祭文)申請年代最久的鯉魚溪、世界吉尼斯——中國之最,獲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證通過。

「我已經參加了10多年的魚葬,以前在外經商,每年清明都會趕回來,平時村裡也會不定時組織魚葬,以紀念一直陪伴我們、得享天年的鯉魚。」鄭孝祿今年75 歲,在外經商多年,頗有建樹,如今生意交給兒輩打理,自己從繁華的都市回到村裡,「村裡人愛魚、親魚,人魚同樂,很是和諧,外面雖然繁華,但這一分人魚和諧卻是我內心最深的牽掛。」

在魚塚,我們看到,其兩旁立著兩棵千年柳杉,樹枝在空中合抱為一,彷彿為魚塚撐起一把天然大傘,當地人將這兩棵樹稱為鴛鴦樹。鄭孝祿介紹說,這個已經安放了萬餘尾鯉魚的魚塚,從來不會滿上來,附近也聞不到一絲腐臭。

據瞭解,浦源村全村930戶,人口4530人,「受人魚文化影響,浦源村民風樸實,從愛魚到愛人,當地群眾很少糾紛,人與自然也相當和諧,所以長壽的老人很多,如今9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0多位。」浦源鎮黨委書記陳壽清介紹說。

来源:中新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