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留學越來越偏向低齡化的時候,移民的勢頭卻在暗暗滋長起來。這其中也不乏為了孩子從小在國外求學的因素,但更多的移民者,卻是帶著對新生活的無限嚮往。阿劍就是帶著這樣的心情開始了他的移民之路。
加拿大領館的韌性
阿劍大學剛畢業那會兒,非常喜歡到野外旅遊。在旅途中,他遇到不少來自各國的旅行者,相比他們背起背包想走就走的瀟灑,阿劍辦理護照和簽證的程序就繁瑣而艱辛啦。對於喜歡旅行的阿劍來說,具備一個來去自由的身份當然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便利,於是移民的念頭就這樣萌發。有了目標當然就要行動,阿劍查詢後得知,加拿大技術移民可以自己申請,申請費不過幾千元人民幣,所以立刻把目的地定在了加拿大。
移民決定是做出了,但實施起來卻很慢。第一步開具公證材料,就受阻於當時的負責人,花了很久才辦理出來。等到各種申請材料辦齊,差不多半年時間過去了。隨後阿劍又忙於購房等家事,等到把申請材料寄出,收到檔案編號,已經是一年以後的事情。
這時候移民政策已經變得更嚴格,雅思考試通過後領事館讓阿劍補充國家教委的認證材料,大約花費要一千多元,並在3個月之內交給領事館,逾期就撤銷他的移民申請。當時,阿劍在上海自己開展了一些業務,越來越忙碌,也沒有時間出去旅行,對移民這件事情幾乎已沒多大興趣,甚至對一封封來催他補交材料的信件感覺很厭煩。可沒想到3個月後又來了一封催交材料信,還是說沒收到阿劍的學位認證材料,請務必在三個月內補充,否則就撤銷他的申請。阿劍說他終於服了加拿大領事館的韌性了,於是就辦了認證寄出去,沒多久就收到體檢表,也就是說前期順利通過了。體檢完畢收到領取簽證通知後,不巧的是正好趕上了「非典」時期,阿劍戰戰兢兢趕在領取的最後期限跑到香港領取了簽證。當厚厚一迭移民紙拿在手上,阿劍卻什麼感覺都沒有了。
移民紙是不是雞肋?
拿到移民簽證的時候,已經是阿劍申請移民的第3年。當年阿劍剛從學校裡出來,身無分文,毫無牽掛,隨時隨地可以捲起鋪蓋走人。但是3年後拿到移民簽證時的阿劍,在上海的社會地位、工作情況都有了一定的進展,每月有房要供、有車要養,在上海的生活充實而忙碌,放開眼前這一切,對阿劍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從加拿大傳來的各種消息,也是不容樂觀。比阿劍過去的幾位同學,男生在當搬運工,女生在當服務員,還有人連體力活都找不到。但是放棄這張簽證,阿劍卻又於心不甘。
美麗的溫哥華留住了他
去年的正月初三,阿劍在30歲生日聚會結束後,趕到浦東機場踏上了加航的班機飛往溫哥華。剛下飛機,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和蔚藍天空就讓阿劍心快神怡。一路上讓阿劍感到吃驚的是,馬路上看到的華人好像要比外國人多。接下來的幾天,阿劍對於華人的在這裡開創的天地有了進一步的深刻認識。無論是去購物還是吃飯,國語暢通無阻;從黃泥螺到梅乾菜,國貨一應俱全。快餐品種豐富,天津狗不理包子、臺灣肉粽、新加坡肉骨茶、天南地北的菜餚全部都有,而且價格和上海大食代也差不多。
在北美沒車幾乎寸步難行,為了更好的瞭解這個社會,決定是否去留,剛到的第一週,阿劍花了大約5000元人民幣買了一輛車,在加拿大的第一個月,他幾乎天天開車出去,逛商嘗游景區、登山、打高爾夫、到老移民家裡做客、參加party、參加工作招聘會、參加當地華人競選國會議員宣傳活動……一段時間下來,阿劍對於溫哥華的社會有了直接的認識和感受,慢慢喜歡上了這個美麗的城市,喜歡這裡注重生活、家庭第一、工作第二的觀念,逐步有了留下來的念頭。當然美景不能當飯吃,如果要留下來,先得解決收入,整個北美市場就業情況的確不容樂觀,原先在國內從事體面白領工作的技術移民們,很多無法找到和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只能幹一些粗活。
阿劍可不願意像他們那樣,他開始在報刊上刊登廣告,說自己可以提供計算機相關的技術服務。開始諮詢者寥寥無幾,但是阿劍堅持做廣告,接到的客戶不計成本提供優質服務,慢慢口碑效應就出來了,3個月後,這方面的業務收入已足以維持他在加拿大的日常開銷。在回上海之前,阿劍已經和朋友合作,在溫哥華註冊了一個小公司,準備這幾年長駐溫哥華,在計算機和通訊服務方面發展。
選擇自己的人生
5月份,阿劍回上海收拾行裝打算去溫哥華常駐。阿劍說,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很多人喜歡上海的精彩和挑戰,無法忍受國外的平靜。但是他卻正好相反,在溫哥華度過幾個月的寧靜生活以後,上海的繁華對阿劍來說已顯得有些喧囂。阿劍說自己這一代人很幸運,生長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可以按照自己的願望,選擇自己生活的城市和國家,體驗不同的生活。
也許在將來,阿劍的子女也會按照他們的意願重新選擇一個國家生活。
来源:環球華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