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出手 揭開乾隆喜歡的神祕古鏡之真身(圖)

作者:清淺 整理 發表:2022-03-15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黑曜石質圓鏡,為14至15世紀中美洲阿茲特克帝國工匠以當地盛產的黑曜石製成。清宮舊藏,原儲於紫禁城內務府。
黑曜石質圓鏡,為14至15世紀中美洲阿茲特克帝國工匠以當地盛產的黑曜石所製。原儲於紫禁城內務府。(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一面從清代順治時期的宮廷生活流傳下來,且深受乾隆道光喜愛、直徑約達26.1公分的近乎黑色的墨綠石鏡,在相隔了358年的漫長歲月,終於在2015年8月正式在故宮實驗室的鑑定之下,確認是來自十四至十五世紀阿茲特克帝國之古老鏡子,其材質還曾被取名為巴薩勒得、烏玉、墨晶,但在鑑定之後,確定材質為黑曜石。讓我們一起來瞭解這個古物的故事吧!

故宮登錄保存處的陳東和博士在接受科技大觀園採訪時表示,文物科學鑑識是要透過現代科技來分析古代文物,藉此瞭解材料、年代和來源等等問題。陳東和在受訪期間以〈黑曜石鏡〉為例而進一步解說。

〈黑曜石鏡〉是清朝順治皇帝福臨在位期間,由傳教士進貢而來的,而且它是目前所知清宮典藏中唯一的一件阿茲特克帝國物品。

根據道光皇帝御製詩註可以知道,這個古黑鏡在順治時期就已經出現在清宮了,而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還曾經鑑定過它。依據故宮器物處吳曉筠研究員的研究,順治皇帝當時特意找湯若望去鑑定。根據陳東和的〈星沈海底雲光黑─清宮舊藏一面黑色石鏡的鑑識〉等文獻記載,1657年,湯若望認為,黑曜石鏡是出自於「大西洋屬雅里嗎及賀仁兩國山中」,至於材質上則是屬於建材用途的「巴薩勒得」(指拉丁文「玄武岩」的音譯)。

針對材質問題,乾隆與道光都承襲此說。不過,在命名上,兩人卻有所不同。乾隆因為黑曜石鏡的外觀美麗,而特地以「黑玉鏡」命名,至於道光皇帝則稱黑曜石鏡為「烏玉鏡」。乾隆皇帝還為了它創作了〈詠黑玉鏡〉詩,道光皇帝則創作了〈詠烏玉鏡〉詩。皇帝們的如此抬愛,顯示對此鏡的重視,但可惜的是,皇帝依舊「誤解」了此珍寶。

這塊神秘鏡子的材質,直至此物被運送至臺北故宮之後,且在經過一位美國地質學家提醒吳曉筠研究員的情況之下,才知曉該物非玉,而應被屬「墨晶」。於是,在重新鑑定之後,先前說法被推翻了。

科技大觀園報導表示,經過研究員吳曉筠的跨國考察研究,終於發現古鏡跟14至15世紀阿茲特克帝國的黑曜石鏡是相同的,只是在尺寸上大了將近10公分(此古鏡為26.1公分)。

研究員陳東和在研究論文中強調,在歷經了358年,終於確認這個黑曜石鏡的材質。至於這個謎底,則是由臺北故宮的文物科學實驗室所揭曉的,經過了拉曼光譜協助檢測之後,正式判定這一古鏡是玻璃質的黑曜石。

陳東和表示,當再利用了X光螢光光譜技術(XRF)分析它的化學組成之後,再對比文獻中提及關於黑曜石來源研究分析的相關結果,發現此古鏡大致跟中美洲黑曜石的特徵相似。因此,研判石鏡可能是生產自中南美洲。

然而,在15世紀的阿茲特克帝國中,黑曜石因特殊信仰神話,而被賦予極大威力。隨著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中美洲後,大量的阿茲特克帝國貴族的神祕物品被送往歐洲,並受到歡迎。在此期間,被認為極具神秘能量的黑曜石,在擁有不同宗教體系的歐洲社會中,同樣被視為具有魔力,甚至還轉而被視為具有能施行黑魔法的能力。

這個墨綠近黑色的古物,雖然先後被命名為「烏玉鏡」、「墨晶鏡」、「黑曜石鏡」,但始終未正中真相核心。幸好,在歷經約莫四百年的歲月,終於在故宮研究人員賣力的考證之下,「驗明真身」,重拾真名,不再受到誤會。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