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B指出,日本以外的亞洲各國央行去年大買美元,保護出口導向的經濟成長,致使外匯存底增加18%至1.3兆美元。
而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時,外匯存底僅4970億美元,ADB說:「儘管外匯存底累積最初反映的是決策者的謹慎行為,但漸漸因亞洲多個國家匯率制度僵化所衍生的投機行為而愈滾愈大。」亞洲各國央行大買美元,增加國內的資金供給,而央行勢將透過發行債券或國庫債券吸收,導致短期利率上升,增加國庫的負擔。
一旦未加吸收,這類資金可能引發信用擴張,導致資產泡沫化,壞帳可能因此增加。
ADB首席經濟學者Ifzal Ali說:「資金供給擴增,後果可能是資產泡沫化,進而引發另一波金融危機。此外,資本流入和流出容易,不但不能促成某些國家根本改變,反而會造成經濟失序。」
ADB說,由於亞洲外匯存底的主要型態為美元和美國國庫債券,一旦美元貶值,外匯存底價值可能縮水。
因此ADB說:「這是亞洲國家重估大量累積外匯存底政策的適當時機。」此外,ADB指出,中國是亞洲地區貿易成長的主要動力,但過度投資可能對其他亞洲國家出口貿易有反效果。
而中國經濟成長驟然減緩,可能也不利於亞洲地區今年的經濟成長前景。
儘管如此,ADB預估,在地區貿易及消費者需求增加的帶動下,日本以外的亞洲各國,今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將達到6.8%。而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8.3%,香港為4.8%,臺灣為5.4%。
〔自由時報記者陳麗珠臺北報導〕針對亞洲開發銀行(ADB)在年度報告指出,臺灣、印度、巴基斯坦若不進行金融改革,可能出現金融危機一事,央行昨晚緊急澄清,經研處處長施燕表示,亞銀報告中的總論與個別國家的資料內容互相矛盾;而且,總論中所引用的是舊資料,將在請示上級後,評估處理方式,推測央行不排除要求亞銀提出澄清。
亞銀年度報告指出,臺灣、印度、巴基斯坦若不進行金融改革,可能出現金融危機的訊息經過媒體披露後,令央行相當緊張,經研處緊急找來亞銀的報告內文詳讀,並在副總裁徐義雄指示下,晚間對媒體提出說明。
施燕表示,亞銀的年度報告分為總論(overview)及個別國家,在個別國家的專論中,對於臺灣本國銀行的NPL(不良債權)有所描述,內文載明臺灣的NPL已從2002年3月底的8%下降至2003年3月底的4.3%,並非處於前所未有的高峰期。〔自由時報盧永山綜合28日外電報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