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第二代農民工沒有歸屬感?

作者:記者含青採訪報導 發表:2007-06-01 13:1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新浪網最近發表了一篇題為「怎樣看待農民工換代」的文章,文章認為,中國第二代農民工雖然表面上已經溶入城市生活,但在內心深處,他們仍然是沒有歸屬感、仍然是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弱勢群體。

廣東省青少年研究中心5月中旬完成了對廣州等地外來就業青年業餘生活狀況的調查。調查顯示,到2006年底,廣東的外來人口超過2600萬,其中18-40歲的就業青年佔70%到80%。這些人更加關注自我,更加認同城市,加速自我提升,維權意識更強,他們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二代農民工。

但新浪網發表的署名肖擎的文章則認為,第二代農民工與他們的父母相比,雖然在生活方式上有了很大變化,但他們權利的獲得、公民價值的體現與他們的父母相比並沒有太大的進展。作為進入城市的外來人,他們同樣都屬於沒有自豪感、沒有歸屬感的群體。

文章說,無論中國新一代農民工的業餘生活如何豐富,比如,他們能夠像城市人一樣上網聊天、去歌廳舞廳唱歌跳舞,去酒吧喝酒,但他們的底氣不足,他們仍然會選擇跟自己的農民工朋友在一起,而不是與城市人打成一片,他們的心靈仍 然處於城市的邊緣。

就第二代農民工的生存現狀 和社會地位等問題,本臺記者採訪了兩位在城市打工的中國農民工和一位城裡居民。一位來自山西、現在北京打工的女士是第二代農民工,當被問到她有沒有低人一等或受到歧視的感覺,這位年輕的女士表示---

年輕女工:「應該有,像我們這些年齡小的人,別人在上學,我們在打工。」

記者:「上網聊天,跳舞什麼的跟城市孩子的區別是什麼?」

年輕女工:「人家是性格比較開放一點,我們就內向一點。」

不過這位女士也表示,在工資福利等方面,農民工與城市工人的待遇基本一樣,
也許與自己的同類交朋友感覺更舒服,這位女士的男友也是一位農民工。這位女士說,她在北京已經打工一年多,基本適應了北京的生活,記者問她會不會長期在北京生活和工作---

年輕女工:「暫時沒考慮這個問題。目前的打算就是趕快學個什麼,在北京找一份固定的工作。」

記者:「將來打算回山西嗎?」

年輕女工:「回村裡也不是很適應,準備在這兒找一份工作。」

第二位接受本臺採訪的是在廣州市一家酒店工作的當地女士,當記者問她,外來打工的人與當地人有沒有區別時,這位女士回答說---

本地女士:「沒什麼區別,因為外地工跟當地工享受的養老保險待遇是一樣的,除了公務員和企業的當官的要考試。一些企業的普通工人、服務生跟當地的是一摸一樣的。以前有歧視,現在沒有了。現在廣東的勞動力很缺,很多地方都招不到人,所以待遇不同的話,他們就走掉了。」

記者:「他們這些農民工的生活方式跟城市的有區別的嗎?」

本地女士:「他們不是農民工,他們的爸爸媽媽是種田的,但是他們都是沒有種過田。我就是覺得他們玩的時候就只找他們自己人。」

記者接著又詢問這位女士,她歡不歡迎外來的農 民工來廣州打工,她說---

本地女士:「我們很歡迎,因為現在勞動力很缺。酒店呀,哪裡都是外來的,廣東的就很少。沒有他們廣東就不能很正常地運轉。外地民工佔了很大部分,要是新年什麼節的時候他們要是回家了,整個馬路就是靜悄悄的。」

最後一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是在西安打工的第一代農民工韓先生。他說,現在在城裡打工的人基本與城裡人一樣,有的甚至比城裡人掙的錢還多,但福利待遇可能還不如城裡人。談到中國農民工是不是仍然有一種低人一等、底氣不足的感覺, 韓先生說---

韓先生:「差不多是差不多,但他們可能其他的福利待遇可能就沒有了。工人起碼在看病、住房還有其他什麼的還有補貼。」

新浪網的文章說,要改變中國農民工所面臨的不平等、低下、弱勢等屬性,需要制度的改變,需要全社會重新確立起尊重人的信仰。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