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骨松 補腎是關鍵(圖)

發表:2012-07-16 12: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網路擷圖

在中醫的觀點中骨質疏鬆防治並不是補鈣,而是調養臟器,以達到預防健身的功效。

骨質疏鬆症的病理變化主要是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臨床表現有慢性腰背酸痛、身高變矮、駝背、胸悶、易發骨折等。中醫沒有骨質疏鬆症的名詞,但其表現與典籍中的「骨萎」很相似。

黃帝內經《素問·痿論》提到:「腎主身之骨髓……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腎者水髒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空,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由此可知中醫認為「骨質疏鬆」、「骨痿」的病因與腎最為相關。

老年人和停經後婦女多已腎氣虛衰,腎主骨生髓的功能下降,無法維持原本的骨質密度。所以骨質疏鬆的治療大原則就在補腎,還要考慮肝跟脾。基本上治療可分為以下幾種證型:

腎陽虛

腰膝酸軟、怕冷、耳鳴、小便頻數、精神倦怠、脈沉細無力,舌淡苔白;治則溫補腎陽、強腰脊;方藥是右歸丸,選用藥物如熟地、杜仲、鹿茸、肉桂、菟蕬子等。

肝腎陰虛

腰膝酸軟、形體削瘦、咽乾口乾、潮熱、手足心熱、易流汗、健忘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則滋補腎陰。藥方是左歸丸或知柏地黃丸,選用藥物如熟地、山藥、枸杞、龜板膠等。

脾胃氣虛

身倦乏力、腹脹、食慾不振、大便稀軟、舌苔白膩、胖大有齒痕、脈濡;治則健脾益氣;方藥是香砂六君子湯,選用藥物如黨參、茯苓、白朮等。

氣血兩虛

腰膝酸軟、頭暈眼花、胸悶氣短、神疲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黃、脈細無力、舌淡苔白;治則補益氣血;方藥是八珍湯,選用藥物如黨參、白朮、茯苓、當歸。

此外,龜鹿二仙膠也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常用方,由龜板、鹿角、人參、枸杞四味藥物組成,能「補益氣血、大補精髓、益氣養神」。但是其滋補力量較強,如果不是屬於體質虛寒的人服用,可能會有失眠、便秘、冒痘痘等症狀,不建議民眾貿然自行服用。

 

来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