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稱,布希政權在7月公布的年度報告中對中國軍力增強表示出高度警惕。其中預測,中國除了在明年之前將把洲際彈道導彈(ICBM)「東風31」改成移動式之外,還將通過潛射導彈的技術革新使其核戰鬥力發生質的改變。
報導說,分析人士認為,本次美國的重點部署除了針對朝核問題之外,也是針對中國加強核戰鬥力所布下的一招,美軍核戰略的重點已經從大西洋轉移到了大平洋。
以下資料供參考:
東風三十一共四型八種(包括驗證彈),分別為,三十一原型甲,甲一,乙,乙一,乙二,丙,丙一,丙二,丙三。
東風三十一的前身是東風二十三, 1978年立項,項目編號203號工程,目的是研製一種能夠打擊前蘇聯歐洲地區的固體燃料遠程導彈,用來代替東風四液體燃料遠程導彈。1984年因為新技術的注入而換項831工程。大口徑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燃燒室鑄造技術一直是研製固體洲際導彈的瓶頸難題,1984掌握了大口徑固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的鑄造技術,於1988年設計定型,1989年生產出第一枚原型彈,命名為東風三十一。
1991年蘇聯解體,削減了東風三十一的研製經費,經費嚴重不足導致東風三十一定型以後一直沒有投產,也沒有裝備部隊,這種環境一直到持續1993年底,1996年東風三十一的載車為漢陽特種汽車製造廠生產的zx- tj-2000型牽引車,配置v-12缸增壓風冷發動機。八軸牽引車要求200噸牽引力,於1996年引進白俄羅斯技術,十五所繪製載車圖紙,三江航天集團孝感生產底盤,採用德國道義茨發動機,由zf生產的變速箱和液力變矩器,全輪隨動轉向,油氣彈簧獨立懸掛,驗收要求順利通過二級地形,即離開公路的沙石路面,東風三十一甲是東風三十一的增程彈,所有東風三十一型號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其中某些技術將被直接應用在東風四十一上。東風三十一甲的牽引車做出了重大調整,東風三十一牽引車使用汽車柴油發動機,而東風三十一甲的牽引車使用了功率更大的船用柴油發動機,僅僅散熱器就有兩米高。
乙一,丙二是地井型號,部署在長城工程的隧道和地井中,它們的部署情況也沒有公開過。
丙一是平原機動型號,也是50週年國慶閱兵展示的型號,發射筒表面除了豎立液壓裝置外沒有裝配卡鉗,也沒有加強筋固定,主要部署在東北,華北地區,打擊對象為美國。
乙,乙二,丙三是山地機動型號,主要部署在華中,華東地區,它們的結構的共同特點是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發射筒採用了加強筋固定,並安裝了兩副卡鉗,考慮到南方丘陵地帶路面質量的因素而起到穩定作用,打擊對象為美國在歐洲的盟友,也兼顧打擊前蘇聯的歐洲地區。
東風三十一的圓周偏差率沒有公開過,但是根據有關資料分析,井射型號的圓周偏差率約100公尺,機動型號的命中精確度比井射型號差,估計在150公尺左右
東風三十一攜帶一枚100萬噸熱核彈頭具有打擊硬目標的能力,能夠摧毀包括美國「民兵-iii」抗壓加固地井和北美戰略防空司令部等。
2001年底,東風三十一完成換裝,東風四全部退役。
推進劑:三級固體燃料
射程:8,000公里
彈長:13。4米
彈徑:2。2米
彈重:17噸
彈頭:一枚1,000公斤的100萬噸級
當量熱核彈頭;或3枚9萬噸級
當量分導熱核彈頭
制導:慣性陀螺+彈載計算機
精度(CEP):300-500米
準備時間:10∼15分鐘
巨浪二
結構:兩級
燃料:一級固體,二級液體
最大射程:8600公里
質量:23噸
彈頭當量:3-4枚2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
制導:捷聯慣性,彈道計算機,激光陀螺,天文導航
圓周偏差率:80公尺
平臺:潛射
研製單位:航天部一院,航天部二院
生產單位:航天科技集團
俄亥俄級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
排水量:18750噸
規格:全長560英尺(170.7米);全寬42英尺(12.1米),吃水36.4英尺(11.8米)。
裝備:SSBN 726至SSNB 733;三叉戟Ⅰ型(C-4)潛射彈道導彈24枚,SSBN 734以後:三叉戟Ⅱ型(D-5)潛射彈道導彈、533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顧耐德Mk 48魚雷。
主機:一具通用電氣S8G自然循環壓水冷卻式核子反應爐、渦輪導氣驅動系統(60000軸馬力),單軸,航速20節以上。
12630917_2005090708533638527900.jpg
美國軍方在70年代初期展開了三叉戟Ⅰ 型潛射彈道導彈的計畫,同時開始發展一種新型的彈道導彈潛艇以供三叉戟導彈使用。最初的計畫乃是建造一種拉法耶級的改良型潛艇,並使用相同的西屋(Westinghouse)S5核子反應爐,而後為了減低新潛艇和噪音,因此決定採用自然循環核子反應爐。基於經濟效益,導彈數量由18枚增至24枚。由於這項計畫的造價過於龐大,最初曾遭國會的反對,不過當前蘇聯在三角洲級潛艇上配置了射程長達6935公里的SS-N -8潛射彈道導彈之後,國會終於批准了這項計畫。
雖然已獲得國會的批准,不過這項計畫在發展之初仍遭到不少困難,因此仍較預定進度落後許多。當困難一一被克服以後,終於產生了一種極為優秀的潛艇與極具威力的導彈。第一艘俄亥俄號(SSBN 736)1981年開始測試工作,1982年1月發射第一枚導彈,並在82年10月作首次的戰鬥部署。前8艘俄亥俄級潛艇在帆罩後方配有24枚三叉戟Ⅰ型(D-5)導彈,田納西號則改為三叉戟Ⅱ型(D-5)導彈,這種導彈在90年3月在俄亥俄級上完成首次戰鬥巡航,將來前8艘亦將改配三叉戟Ⅱ型導彈。除彈道導彈外,各艦另備有4具傳統魚雷發射管可供自衛。
三叉戟導彈的射程較以往大幅度增加,這意味著它們只須部署在美國即對敵人目標具有相當的威協性。最初8艘俄亥俄級潛艇皆部署於緬因州的班哥外海,其餘則部署於喬治亞州的京斯灣。這意味著俄亥俄級主要任務區域僅須在美國擁有控制權的海域即可,因而佔了很大的優勢。 俄亥俄級潛艇的任務行程表是先以一組乘員執行為期70天的巡邏任務,之後有 25天進行整修保養,整修完畢再由另一批乘員登艦執行任務。每九年進行一次為期一年的大整修,同時進行核能燃料棒的更換。如此每艘船的保險率可達百分之六十六---可以說是一項特例。
雖然前蘇聯的颱風級潛艇較俄亥俄級大了許多,不過其導彈攜帶量反較俄亥俄級少了4枚,就這點而言,俄亥俄級是較颱風級成功的。隨著冷戰時代的結束,繼前蘇聯在91年解體,俄亥俄級的建造工作在目前計畫的18艘完成後,似乎是不會再繼續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