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卡拉OK機發明者知足常樂(圖)

發表:2005-10-13 03:0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卡拉OK機發明者井上大佑(Daisuke Inoue)(AFP/Getty Images)

井上大佑(Daisuke Inoue)為世界發明瞭卡拉OK的原型機,但是卻因懶得申請專利失去了躋身日本最富有者行列的機會。他是否因此懊惱萬分呢?一點也不。相反,他卻為自己獲得搞笑諾貝爾和平獎和成為一個電影的主角原型而喜不自勝。他是一個簡單而快樂的人。

井上大佑天生長著一張喜劇演員的臉,臉盤闊大,一笑露出兩排牙齒,整個五官就像是一種隨意安排的結果。

65 歲的井上在他位於大阪的辦公室裡接受了筆者的採訪。他的幽默使這次採訪的氛圍尤其放鬆。筆者不可避免地提出了那個人人關切的問題:您是否為沒有在1971 年發明這個全球第一個卡拉OK機時申請專利而感到遺憾?畢竟,在34年之後他發明的機器已經征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之際,這個問題應該會在他心裏引起強烈的震撼。然而他依舊保持著平和的微笑。

他說:「我不是發明家,我只是把一些已經存在的東西組合成一個完全不同的東西而已。我使用了汽車身歷聲唱機、一個硬幣盒和一個小的揚聲器來組裝整個機器。誰會為這樣一個簡單拼湊的東西申請專利?」


井上大佑(Daisuke Inoue)為世界發明瞭卡拉OK的原型機(AFP/Getty Images)

井上的朋友、當地學者菲爾德(Robert Scott Field)說:「有人說他損失了1.5億美元,換了我可能要捶胸頓足了,可是他沒有。他是一個有愛心的快樂的傢伙。我想他一定為自己發明的機器進入這麼多人的生活而心裏樂開了花。」得力於電視的專題報導和一部新的電影傳記片,現在許多日本人都知道,井上是在神戶(Kobe)一家錄製唱片的樂隊當鼓手時想到提前錄製自己的伴唱音樂的。

該樂隊已經花費多年的年間,研究如何用一種伴唱音樂掩飾醉酒商人嘶啞的聲音。因此當一家鋼鐵廠的老闆要他為該公司的一次春遊錄音時,井上對此得心應手。

卡拉OK(意思是「無人伴奏的樂隊」)剛剛誕生時並不起眼。是井上和他的朋友們通過銷售更多的唱片和向神戶附近的酒吧出租卡拉OK機把它推向了世界。租這套設備唱一首流行歌曲要支付100日元(合0.88美元,等於1971年3、4杯飲料的價錢)。井上從來沒有想到它會走出神戶,走向世界。

到了20世紀80年代,卡拉OK成了亞洲大部分地區少數幾個不需翻譯的詞語之一。它在中國風靡開來。香港出現了供家人和朋友相互折磨彼此耳膜的隔音包間,這種形式又反過來在日本流行開來。

井上在國際社會沉寂多年,但在1999年卡拉OK風靡歐美後,《時代》雜誌突然將他列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亞洲人之一,並指出「如果說毛澤東和聖雄甘地改變了亞洲的白天,那麼井上大佑改變了亞洲的夜晚。」井上說:「我比任何其他人都感到意外。」

去年,在美國哈佛大學舉辦的伊格諾貝爾和平獎(Ig Noble Peace Prize,又稱搞笑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大會上,井上贏得了熱烈的喝采。他稱自己為「最後的武士」,並模仿70年代可口可樂的廣告詞說:「我想教世界歌唱」。一些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也參加了這次大會。

這些戴上諾貝爾桂冠者唱起了歌壇常青樹安迪.威廉姆斯(Andy Williams)的名曲:《無法轉移對你的視線》(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井上的臉上始終掛著笑容,他很喜歡這首歌-儘管唱得很差勁。他說:「我真希望自己會說英語,這樣生活會方便很多。這樣我又可以去美國做巡迴演講,並賺些錢。」

現在一部由Tsuji Hiroyuki導演、關於井上的新傳記片正在日本上演,該電影的名字就叫《卡拉OK》。井上的扮演者可比這位1971年的鼓手、滿臉皺紋體態臃腫的井上好看多了。因此井上不無幽默地笑著說:「至少他們找了個比我高的人來演我。」

就像一位典型的大阪商人,井上看上去和藹可親,心直口快,不過也有一點桀驁不順的味道。他曾在一家比較正規的公司上班,但卻拒絕穿工作服:黑色細條文套裝。他解釋道:「我看上去像一個搖滾歌手,那種服裝風格不太適合我。」

他在59歲前從未唱過卡拉OK,但是卻喜歡聽60年代前那些抒情味十足的民謠。他最喜歡的英文歌是《愛情多麼絢麗輝煌》(Love is a many splendored thing)和雷.查理斯(Ray Charles)的《我不能停止愛你》(I Can't Stop loving you)。但他根本就不會唱。

井上常受一些愚蠢的問題困擾,但還能泰然處之。他說:「總是有人請求我幫助她們的丈夫把歌唱得更好,我總是向她們做同樣的解釋:如果一個歌手能唱得很好,他一定會以此為生。他唱得不好,因為他和我們其他人一樣。因此我們最好坐在旁邊欣賞別人唱。」

井上目前靠銷售為生,銷售卡拉OK機用得著的蟑螂藥和一種利潤可觀的清潔劑。他解釋道:「蟑螂會進入卡拉OK機筑巢,並咬爛電線。」據他的朋友們講,他是一個理論派,而與他一同工作的妻子則將他的理論付諸實踐。

80 年代,他管理的公司曾成功說服幾十個小的唱片製作公司出租卡拉OK歌帶。但到90年代初,鐳射和撥號技術的出現使該公司開始落伍。沮喪空虛的井上險些崩潰,但他的狗使他恢復了生命的活力。他說:「我必須照管它,是它使我重新走出家門。」他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一副拉布拉多的巨像,他表示自己下一個商業冒險可能會與狗有關。

當然並不是人人都感謝井上的發明。2004年,一部名為《卡拉OK之恐怖》(Karaoke Terror)的日本電影卻對卡拉OK發起了攻擊。該電影講述一群沈迷於卡拉OK的中年婦女和一群大學生如何大打出手,從而毀滅了一個城市。人們很容易把卡拉OK視為當今日本文化貧乏的例證。

但這個紮著馬尾辮的商人相信他在神戶組裝的這個小盒子對人們的生活利多於弊。他說:「唱卡拉OK能改善人的心情,幫助人們化解矛盾。它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尤其是在日本。日本人不苟言談,但在婚慶典禮或公司聚會上,人們可以藉助卡拉OK喝點飲料放鬆一下。人們的話匣子就這樣打開了。」

它還能排遣憂鬱與孤獨感。在神戶,許多老人家裡和醫院都有卡拉OK機。我不斷聽說一些地區如俄羅斯的人民愛上卡拉OK。它已經成為治病的良藥,因為它使人們心情舒暢。我看到人們興高采烈地唱卡拉OK自己也會很高興。」

這部傳記片基本肯定了卡拉OK的社會價值。片中描述了一位在失業後又失去了老婆和兒子的工薪男人,他在開始唱卡拉OK後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標。這說明卡拉OK至少降低了日本中年男子的自殺率。

曾與井上一同欣賞這部電影的菲爾德透露:「導演挑選了相貌不俗的演員來扮演井上和他的妻子,因此他高興極了。看完電影后他說:『我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和電子郵件,現在他們又以我的故事為原型拍了一部電影。我必須知足,那些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

註: David McNeill是在上智大學(Sophia University)授課的駐東京記者。他經常為倫敦《獨立報》和《愛爾蘭時報》撰稿,並是南韓《我的新聞》(OhMy News)的一位專欄作家。此外他還是《日本聚焦》論壇的一位負責人。

(亞洲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