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臺灣」口號不僅失靈反遭損

文革怪事見聞(之五)

作者:遠歸人 發表:2012-03-03 15: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文章核心提示:文革中一條臺灣漁船觸礁了,大陸漁民出於同胞之情,把他們救起,還得到大陸政府很好的招待。政府安排他們參觀工廠、學校、景況較好的漁村,還招呼劇團排一臺精彩節目供他們欣賞。節目除幾個舞蹈外,還有一個反映臺灣漁民在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下如何在死亡線上掙扎,日夜盼望大陸跨過海峽,解放臺灣的話劇。只見舞台上黑沉一片,淒風苦雨,爹哭娘叫。臺灣同胞看後覺得莫名其妙。他們說,這演出的漁民可不像臺灣漁民,如今臺灣漁民都建起了新村,每個新村都有了托兒所、電影院、藍球場、醫療所,家家都有縫紉機,人人都戴手錶,很多人家裡裝了電話。打漁用的是機帆船,漁民的衣著也很講究。而你們漁村還是用木帆船,漁民的衣服也太老舊了。

不管打著多麼堂而皇之的招牌,不管喊著多麼響亮的口號,文革發動者和推波助瀾者實為私利而戰,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識破。否則你很難解釋一個好好的國家為什麼要讓她亂。經過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折騰,到了1963年、1964年,老百姓明明看到國家形勢正在好轉,可為什麼又要哄著幾億中國人發動對國計民生毫無作用的什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而所謂的文化大革命針對的又豈止是只是文化?它「革命」的目的明顯是要爭更多的權和利!1962—1965年形勢轉好,物資供應較好些了,市面較繁榮了,糧食配給比較正常了。主持工作的劉少奇得到更多人擁戴,人們私下議論,「還是劉少奇有辦法!」好些善於抓經濟建設的高手受到器重,而一味胡抓「階級鬥爭」的人由於導致了三年飢荒,處境日益尷尬。有人開始喊「劉主席萬歲!」《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竟登出劉少奇與毛澤東兩個主席平肩的標準像,北京市委成了一些人「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劉少奇與漂亮的王光美出訪印尼,風頭出盡。印尼滿街打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的像。在一些大城市的公園,人們遊湖時唱起了「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這樣輕鬆愉快而又抹殺階級鬥爭的歌,這些難道不是文革的由頭?許多知識人看到了這一奧妙所在,因而在文革中他們被整得最慘,知識人也被認為是「最愚蠢」、「最反動」的群體。這在星球上是絕無僅有的怪事。上樑不正下樑歪,文革中層層都打著好看的招牌,喊著響亮的口號,實際卻在販賣私貨。一個小小縣城的新華書店,除星期天休息外,天天晚上從8點到10點都要集中學習,說是「雷打不動」,問其學什麼,說是「鬥私批修」。哪裡有這麼多的私好鬥,這麼多的修好批?這個新華書店職工很不滿,因為白天上班,晚上學習,還要帶小孩,許多家務都沒法做。她道出了書店天天抓學習的真情,有個頭,被上級領導器重了,還想再往上爬,所以很積極,但大家跟著受累;還有當高層為爭權奪利鬥得你死我活,無暇顧及下面的事時,也讓下面開展學習,以轉移老百姓的視線;每個單位、每個部門領導人都想借文革之機整倒自己的對立面;許多「群眾」則趁難得的好機會,覬覦著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領導寶座;為攬取更多權和利的人,提出「造反有理」、「踢開黨委鬧革命」、「打倒走資派」,也是針對別人,卻絕不允許造自己的反,把自己踢開,把自己打倒。當造反派搞到自己頭上時就歇斯底里叫喊說「要造資產階級的反」,可他們當初說的只是「造反有理」;幾個造反派別都稱自己是「無產階級革命派」,都稱忠於毛澤東,但仍要拚殺得你死我活,何哉?實則為奪取造反隊伍、單位、部門第一把金交椅而戰;「破四舊」時衝鋒在前,把與自己毫不相關的「四舊」打得落花流水,把與自己根本不相識的人打得頭破血流,實則為的是求得上層文革派頭人的賞識,像「五大造反派頭頭」一樣,封個全國、全省、全縣知名的「革命闖將」,有個升遷資歷,將來好謀個一官半職;也有的是為趁火打劫,撈些值錢的東西私藏起來;而當這些造反群體利用完後被人各個擊破,趕到農村「廣闊天地」分而治之後,卻再難見他們有驚天之舉。此時他們不得不改為謀生而戰,為上調而戰,為回城而戰,卻極少再提為文革而戰了,還埋怨被人忘記了;當然也有喜好惡作劇,喜歡亂中添亂,喜歡欣賞殘酷的變態人混在其中瞎起鬨,這就是所謂「沉渣泛起」的一批人。

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即使再操蛋,也懂得要「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皇帝祭天,總是記得祈禱這兩句。唯獨文革則不同,它提出要亂,而且要越亂越好,說是亂了敵人,鍛練了革命群眾。還極力煽動「造反有理」,這可真是「史無前例」了。全國各地相率而行,果然,從中央到地方都亂了起來。馬路兩旁的路燈被人用石頭、彈弓砸打得只剩光桿。學校的窗戶、教室門、各處玻璃、課桌課椅、黑板架被砸得狼藉滿地。學校、機關單位的花木受到極盡摧殘。圖書館的書被踐踏一地,文化館的字畫被撕成碎片。極有歷史意義和建築藝術的庵堂廟宇遭到嚴重破壞。全國鬥爭蜂起,上千萬人被打倒,被批鬥,上千萬人被整死,或自殺。幾億人不得安寧。平時討人嫌的二流子由於無所顧忌,帶頭打砸搶,出盡了風頭,許多人不得不「敬而遠之」。他們可以隨意帶人抄家,他們抄家的重點是金銀財寶。但綢緞衣服、被面也不放過。抄走的東西從不打收條。這些人三五成群,到一些「成分不好」的人家去抄家。偶然抄到一張借條,就大做文章,不管任何情況下的借據,都說成是「變天賬」。被抄去的東西最後下落不明。被抄家人還不能多說話,多說兩句就是「反攻倒算」,輕則挨打,重則拉去大會批鬥。

有一個時期,戲院、電影院築起了武鬥工事,主要大街成了戰場。地方分成數派,子彈、手榴彈四處橫飛。這些都得到中央的讚許,說是關心國家大事的表現。一些人看不慣,不想介入,被扣上了「逍遙派」的帽子。街上貼出姚文元的講話:「逍遙派可恥」,於是背上了「可恥」的罪名;有的人在兩派即將拚殺之前逃出了是非之地,於是長期被造反派篾稱為「叛徒」。

文革中常讀的毛澤東語錄是「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實際運作卻並不如此。1969年「九大」排名,雖說按姓氏筆劃為序,但毛澤東、林彪卻越過了一切姓氏筆劃,赫然排在最前面。代表中姓氏筆劃最少的丁盛和以下的1509名「群眾」,則總是靠後;看新聞簡報電影,凡有中央最高領導人出場,我們總會聽到「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和他的親戰友林彪同志,以及周恩來……」。屬於「以及」名份的周恩來也很知趣,總是讓出位置,讓林彪緊跟毛澤東走在最前面,自己則退了四、五步,讓出一條空道,暗寓此二人是億人之上,位極人臣的人物。毛、林二人當仁不讓,昂然走在最前面,周恩來自己則攔住另一批人卑謙地走在後面;前文說過的紅太陽畫,則把一大批「英雄」畫得如同螻蟻,一點也不像英雄的樣子。有時乾脆畫成一片不曉世事,只知迎著太陽轉臉的葵花。這一現象有些還貫徹至今,凡有領導下基層「視察」的圖片,我們總能一眼看出誰的官最大,誰次之,誰更小。他們走的隊形仿效的正是文革遺風。對比之下,遠之,看看清代高官張之洞與群僚的照片,倘不點名,我們根本不知誰是主角。近之,看看美國總統歐巴馬圍觀擊斃本拉登的電視,他用小矮凳和大家混坐一起,若未見過歐巴馬,誰也不知總統在哪裡。自詡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的國家,何以把自家「幼稚可笑的」身份看得如此之重!?今天仍有人對那個億萬人在政治高壓下唯唯諾諾,仰著一人鼻息的年代很是懷念,說那時的人活得很有尊嚴,很有價值,這就讓人納悶不解了。後來想起看過的京劇《法門寺》,其中有個奴才太監叫賈桂,他在比自己官大的人面前總是情不自禁想下跪,上級叫他站起來時,他會說「嘻嘻,我這腿跪慣啦。」這個說尊嚴的先生就像這個太監。

文革初期,在林彪的推崇下,語錄大行其道,幾乎充斥一切領域。書本、報刊、牆面、機關、學校、部隊、工廠、醫院、寺院、辦公室、課堂教學、教室、練習簿、信封信紙、郵票、算盤、大街、商場、店舖、住房、臥室、食堂、廚房、火柴合、臉盆、梳子、水杯、檯燈、鏡子、槍托、汽車、火車、體育場、公園、候車室、電臺廣播、發表文章、開會發言、領導講話、電影、文藝演出,語錄無孔不入。有的地方還套用在生活語言上,去百貨公司買東西,有顧客先說「抓革命,促生產」,售貨員則說「為人民服務」,對完語錄,顧客買到了一把牙刷。有人對這些現象認為不妥,婉轉地提出不要把學習毛澤東思想「庸俗化」,結果說此話的人被以「反對學習毛澤東思想」論處,繼而打成「反革命」。這些本可以成為相聲的絕好素材,可惜相聲界對此卻寂寞無聲。

文革時期,你讀數、理、化,學英語會被斥為走資產階級白專道路,但你可以盡情的去玩消磨時間的撲克牌,儘管撲克牌k、Q、J、A上畫的全是洋人,卻無人說你不對。

文革中,兩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成了高層權力鬥爭的工具,有時還助紂為虐,又是文革動亂的策源地,盡情地表演了一番。文革玷污了這兩所學校的美名,使她變得庸俗而鄙賤。

文革中大力推崇「革命樣板戲」,中央有文件,要求將「革命樣板戲」在全國普及。當時「革命樣板戲」《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龍江頌》、《海港》、《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已拍成電影,各機關、部隊、工廠、學校、企事業單位紛紛用公款訂票,有的則由單位統一訂票,事後向個人收取票款。動員幹部、職工去看「樣板戲」,在吃「大鍋飯」的年代,可以停工不上班去看電影,何樂不為?但也有少數人不去。為防遺漏,有的單位還在電影院點名查人數。看完「革命樣板戲」還要開討論會。討論「樣板戲」如何好,如何有教育意義,江青搞樣板戲如何了不起,不愧為文化戰線上「偉大的旗手」。另一個普及辦法是動員幹部職工某天在影劇院集中,請京劇團演員到影劇院教唱革命現代京劇,名曰京劇樣板戲學習班。台上一兩個人教唱,台下成百上千人跟著學。還有的辦法是讓京劇團派出人員到工廠、部隊和學校去教唱「革命樣板戲」。難怪經歷過文革的人幾乎都會唱「我家的表叔數不清」、「提籃小賣拾煤渣」、「臨行喝媽一碗酒」、「今日痛飲慶功酒」等等唱段。

一個平時好說俏皮話的演員,在文革中遭了殃。「革命樣板戲」《沙家浜》中刁德一是這樣唱的:「新四軍久在沙家浜,這棵在樹有蔭涼,你與他們常來往,想必是安排照應更周詳。」他改唱為「新四軍久在沙家濱,這棵大樹有點蔭,你與你們常接應,想必是安排照應有交情。」他於是成了篡改「革命樣板戲」的現行反革命,被鬥得死去活來。

文革中長期被稱為「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親密戰友」的「林彪同志」,1971年9月13日意想不到地「叛逃」了。從1971年10月6日起到同年12止,中共中央以57號、65號、67號文件向下層層傳達了這件嚴重事件。其中包括《571工程紀要》。《571工程紀要》說到「‘國富’民窮」,「農民生活缺吃少穿」,「青年知識份子上山下鄉等於變相勞改」,「機關幹部被精簡,上五七干校,等於變相失業」,「工人(特別是青年工人)工資凍結,等於變相受剝削」,「今天利用這個打擊那個,明天利用那個打擊這個,今天一小撮,明天一小撮,加起來就是一大批」,「挑動幹部斗幹部,群眾鬥群眾,而且挑動軍隊斗軍隊,黨員斗黨員」。這些話,傳達文件的人無心,聽者有心,都在私自議論:「講得太對了!太好了!」大家在想,國家有錢造原子彈、核彈、氫彈、人造衛星。又不惜血本,大力支援非洲、朝鮮、阿爾巴尼亞、越南、柬埔寨、巴基斯坦,怎麼卻不肯出錢來為中國老百姓解決吃飯穿衣起碼的生活問題呢?文革中農民缺吃少穿現象已經在全國相當普遍。不但是工人,幾乎全體工作的人工資都絲毫未動,有的學徒工因文革動亂不得不拿著十多年學徒工資。物資也匱乏得嚇人。不想1972年開始調資了。又有人議論說,一定是那個「反動的」《571工程紀要》起了促進作用!這年許多人加了六、七塊到十來塊錢工資。加工資的單位都要組織大家進行討論。好些人發言,說十分感謝毛主席,共產黨,給我們加了工資。今後一定好好工作,來報答毛主席、共產黨的恩情;今後一定要努力工作,樹立國際主義精神,支援世界革命。現在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民,特別是蘇修、美帝國家的人民,還有香港、臺灣的同胞,他們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在死亡線上掙扎。我們還在加工資,太幸福了。我們可不能忘記去解救他們喲。這些話並不是討論發言人的即興之言,而是照搬官辦報刊多年的宣傳。

文革中有的地方不知為何,竟然會接待在海外知名度很高的港臺人士,這些人提出要回老家看看。可惜他們的父親卻是地主。接待處為此事煞費苦心,有一番細心的佈置。有些人因土改時評了地主成分,房子早被沒收了,這時卻讓老地主一家老小搬回老房子,房子裡的傢俱、地板、牆壁還專門派人整理、打掃了一遍。又去不知哪裡抬來縫紉機和較好些的傢俱裝點一下。待客人到後,老地主也換上了較好的衣服,還有專門人陪同。老地主因為多年戰戰兢兢過日子,遭受政治的重壓,已經口齒不清,不太會說話了。於是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全都由陪同人員代勞。後來聽說這一表演被客人識破。

文革中一條臺灣漁船觸礁了,大陸漁民出於同胞之情,把他們救起,還得到大陸政府很好的招待。政府安排他們參觀工廠、學校、景況較好的漁村,還招呼劇團排一臺精彩節目供他們欣賞。節目除幾個舞蹈外,還有一個反映臺灣漁民在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下如何在死亡線上掙扎,日夜盼望大陸跨過海峽,解放臺灣的話劇。只見舞台上黑沉一片,淒風苦雨,爹哭娘叫。臺灣同胞看後覺得莫名其妙。他們說,這演出的漁民可不像臺灣漁民,如今臺灣漁民都建起了新村,每個新村都有了托兒所、電影院、藍球場、醫療所,家家都有縫紉機,人人都戴手錶,很多人家裡裝了電話。打漁用的是機帆船,漁民的衣著也很講究。而你們漁村還是用木帆船,漁民的衣服也太老舊了。(下續)

来源:凱迪社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