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先學會認輸

發表:2002-12-14 06:1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們贏了!當中國取得了奧運會主辦權以後,第一句喊出的話是「我們贏了!」。北京城裡,大街小巷歡欣鼓舞,那份心情是由衷的,從心底發出的歡樂。為什麼?因為我們太需要贏了,我們要在世界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實力,中國人不再默默無聞了。在欣喜之餘我體味著這贏的感覺,這是真正的愉悅,在不堪忍受長久的失敗後更加強烈。這爆發的歡樂,也折射著更深一層的含義,那就是:我們是一個不能認輸的民族。中國人的傳統和文化對失敗是毫不留情的否定。

  中國人不能夠承認失敗。我們五千年的歷史,我們的文化傳統,沒有認輸的位置。每一朝皇帝,無不是以其智慧謀略奪得政權。每一個英雄,無不是因打敗了對手而獲得尊敬。失敗了要像屈原一樣投河自盡才能留名青史,而阿斗真心地投降於敵營則在歷史中永不能被寬容。即使表面降服了,也要臥薪嘗膽,準備著十年以後的報仇雪恨。在正面的衝突中不能取勝,則不論使用正當或者不正當的手段只要在最後能夠取勝就是好漢。在這樣的傳統中,取勝在不斷的歌頌中,被拔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高度,可以說戰不敗,已經成為了我們民族的靈魂。在這樣的教育下,我們的神經變得異常地堅韌,我們的精力變得不可思議的超人。它使得中國人變得靈活、勤奮和進取,同時也在我們的血液裡溶入了追求成就和功名的心態。

  張朝陽先生對於中國人和西方人之間有一段很精闢的描述:「西方人謙和禮讓,卻理所當然不容質疑,有優越感;中國人躁動不安,勤奮堅韌,追求簡單生存意義上的成就感和功名心」。張先生給出了一個很少被人注意到的事實,就是西方人看起來比中國人更謙和禮讓,但是他們卻有不容質疑的優越感。中國人更勤奮,也許更能取得成就,然而卻不具有普遍的優越感。細想之下,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現象。為什麼優越感會出現在謙和的西方人身上,而很有成績的中國人卻在取得了很多成績之後仍然沒有優越感呢?是因為別人看不起我們,還是因為我們自己看不起自己呢?

  中國人常常認為自己不被別人尊重,而且認為取勝是獲得別人的尊重的唯一途徑。因此中國人在表面上表現了很強的民族意識,是自視很高的民族。其實在這表面上的自信後面,真正隱藏的是對自己的不滿意,是需要時時維護自己的危機意識,是本質上的不自信。如果真的是一個自信的民族,為什麼要用自己的勝利,和別人的誇讚來證明呢?

  真正的強者是不需要用取勝來證明自己的地位的。一個自信的人首先是對自己滿意的人。不但是對自己的成就表示滿意,在失敗的時候同樣能夠對自己滿意。西方人之所以謙和禮讓,但是卻表現出不容質疑的優越感,是因為他們從不懷疑自己的優越性,他們不要求自己與別人相比,只看重自己的努力。我在美國大學讀書的時候,常常看到美國同學因為自己平均成績是紮紮實實的B而很自豪。他會說及格線是C,B說明自己是高於平均水平了。而我們中國的學生,門門課程都得了A,卻為自己偶然出現了一個B而沮喪。因為他認為在那一次的考試中自己輸給了別人。結果就是,美國同學很開心地慶祝自己得了好成績,在親友和朋友的一片讚揚聲中畢業。而中國學生卻懷著失望,為自己沒能成為全班的第一名而遺憾。如果此時兩名同學在一起合影,你看到的就是一個意氣風發,充滿了優越感的美國人,和一個有些失望,臉上看不到自信的中國人。美國人的自信來自於他對自己的肯定,而中國人的不自信來自於他那不能失敗的心態。

  其實成功是相對的,它在別人的眼中比你自己的需要更有意義。在我工作的公司裡,有一些試驗技術員,他們沒有上過大學,工作了幾十年工資還不高。而我們一進公司就成為他們的老闆,拿比他們高得多的薪水。看起來我們似乎比他們成功。但是,我卻注意到他們的生活其實比我們更有情趣。首先,他們從不需要為了課題的成敗而憂慮,在下班以後,可以去打球和作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而我們卻常常需要加班或者思考自己的工作。他們很容易滿足,一點額外的加班費會讓他們快樂地找到去消費的理由,而我們即使到了迪斯尼樂園,也並未覺得比自己家附近的那個海灘有更多的樂趣。

  人不可能在所有的時候都成為勝利者,也不應該在所有的時候都想成為勝利者。一個人人都為了戰勝別人而活著的社會,是一個不平和,不穩定的社會。在競爭的環境中長大的人很難不以批評的眼光看別人,也很難做到謙和。我的女兒與其他四個孩子一起學畫,老師會讓他們把各自的作業放到一起評比。令我奇怪的是,不論別人的畫看起來怎麼不足,我很少聽到這些孩子互相批評,而是不停地互相由衷地稱讚。他們是在美國出生和長大的孩子,在美國的教育中是很注重鼓勵的,因此在他們的目光中很少去找別人的不足,而是力求發現別人好的地方。這使我想起了自己小的時候,和我現在在國內常常見到的情景,中國的兒童在互相觀摩的時候似乎總是能夠發現別人的不足。對於他們自己也總是用批評的眼光審視。因為,我們在競爭性的文化中,養成了批評、好勝和進取的性格。這種性格會督促個人取得成功,然而卻很難使人成為謙和有涵養的人。如果社會的大多數人是這樣的性格,那麼社會的動盪經常發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的父母對於孩子的今後是非常負責的。他們很關心孩子的將來是否能夠成功,因此也很注意培養孩子的進取性格。我曾經看到一個中國母親對自己的兒子與別的孩子的爭鬥中主動停止退後不滿。她不是為了孩子在這爭執中不能佔上風而失望,而是耽心自己的孩子以後在所有的爭執中都會以這種方式處理。她說:「他長大了以後會吃虧一輩子的。」她要求孩子在別人面前決不輕易示弱。目前中國的許多父母對孩子都有這樣的教育。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很多,他們的今後沒有兄弟姐妹互相照應,取勝似乎是成為強者的唯一的選擇了。其實,真正的強者並不一定是勝利者。心理上的自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強者。在培養孩子永不示弱性格的同時,父母也許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了一條永遠充滿了挑戰和爭鬥的道路,也為孩子種下了不滿足和不幸福的種子。在永無止境的追求中,他們難免會遇到挫折,在不滿足的心態裡,他們將自己的自信踩在了腳下。

  中國人現在最需要的並不是怎樣取得成功,而是要先學會怎樣坦然面對失敗。只有放下求勝的心態,才能夠成為謙和有禮,而又具有不可質疑的優越感的民族。只有成為謙和有禮,有自信的民族,才能造就一個平和穩定的社會。


時代廣場(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