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給中國上了一課

發表:2005-08-19 07: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許多崇拜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人,也許以為諾貝爾獎得主說話就一定是講究科學精神的。楊振寧歸國後的三次曝光講話給這些人上了一課:諾獎獲得者信口開河的瞎掰,不比馬路上任何一個人差;諾獎獲得者並不一定就是講究科學精神的代表性人物。楊振寧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一)楊振寧回國後第一曝光講話是翻出他的老話說「技術優先、科學隨後」:美國的工業發展開始於19世紀,發展研究開始於1900年,原理的研究開始於 1950年。不是科學,而是技術和創新使美國經濟騰飛。同樣的經濟規律支配了日本的科技發展,對技術落後的中國來說更應如此。

筆者認為這話信口開河瞎掰在何處?美國本土的工業發展是19世紀進入高峰的,但美國是移民國家,歐洲移民到美洲大陸帶去了歐洲工業文化。而歐洲的工業文化是建立在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的基礎上的,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的先驅和一貫動力,就來自科學。若沒有科學方面的新發現和新創造,那歐洲和美國的工業技術是從哪兒來的?天上掉下來的?美國19世紀工業發展繼承和發揚了歐洲的工業革命、是來自歐洲的科學成就,後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即:美國工業發展是「科學領先,技術隨後」,而不是楊振寧說的「技術優先、科學隨後」。

(二)楊振寧的第二曝光講話說:《易經》阻礙中國發展近代科學,中華文化有歸納法而沒推演法,《易經》中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與人道的「三才」的「天人合一」的觀念,這些思想阻礙中國近代科學發展。

這話信口開河瞎掰在何處?首先,《易經》中的天、地與人「三才」,說的是八卦推演過程,「天地人」不過是借用文字元號、您用「ABC」分別代表那三個字也成。啥意思?「三才」根本就不是「天人合一」的概念,楊振寧那說法,顯然是望文生義、信口開河。其次,推演就是邏輯方法。《易經》八卦的「是非」數理推演方法,在史料裡有實際應用的記錄;《九章算術》就是那種數理推演方法的進一步發展。第三,有語言文字的地方,就有邏輯推演方法,不然,那些文章是咋寫成的?那些人怎麼做是非判斷的?第四,近代科學發展,譬如牛頓力學和微積分,都並非來自推演邏輯,而是來自創新想像力和創新探索的科研實踐;僅靠邏輯推演而沒有創新想像和探索實踐,人類科學水平就不可能有任何突破發展。說實在的,所謂邏輯推演方法也是創新探索實踐的產物,而不是來自它本身。楊振寧的瞎掰說明,他連科學發展是咋來的都不知道,在科技史方面缺乏基礎知識訓練。

(三)楊振寧的第三曝光講話是這幾天發生的。他說:目前全世界對大學的責任看法已達成共識,即大學有教育年輕人、做尖端研究、為社會服務三項重任。要判斷中國某所大學在世界上的地位,必須將這三點考慮其中;從教育年輕人的角度講,中國大學教育非常成功,理由是中國大學生在中學時代能背出三角公式、而美國中學生則背不出來。

如果說,楊振寧的前兩次曝光講話瞎掰是因為缺乏基礎知識的話,那麼,這第三曝光講話的瞎掰則是瞎編亂造了。首先,他說的所謂「世界共識」就是個編造。世界各國看大學辦得如何的「共識」尺度,是聯合國等官方國際組織的統計標準,其中有許多條目,最優先考慮的是大學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和畢業生的就業領域職位的分布。譬如哈佛耶魯等能成為世界名牌大學,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在美國和全球的普及程度非常高、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業後成為領域內領先人物的人非常多。楊振寧的所謂「世界共識」,不過是他自己的編造而已,卻要頂個「世界」的大帽子來嚇唬人。

其次,中學生能背出三角公式,跟大學辦得如何有啥必然關係?若中學生能背公式就能說明大學辦得如何,那小學生會背九九表、是不是又可以說中學辦得成功了?那說法是個驢唇不對馬嘴的瞎編亂侃。再說了,美國中學大學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自信心和富有想像創造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決反對死記硬背。遇到個三角函數問題,您背不出公式,但只要您知道該找什麼公式和怎麼找、找到後解決了問題,足矣!您就是學得出色和幹得出色。這樣的教育,使學生們用更多的時間精力去獨立思考和探索新事物、去想像未來和爭取未來,使學生們成為面向未來和具有創新思維的人、而不是成為歷史成就的囚犯。美國科技創新遙遙領先,跟這種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的教育思想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楊振寧年輕時候能有所創新而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不也正是受益於這種面向未來和創新思維的教育思想麼?中國人非常聰明能幹,可為啥中國的科技創新落後?很關鍵的一條,就是大學教育培養出來人很容易成為歷史成就的囚犯,而要衝破這個囚禁牢籠就得付出相當大的、甚至是難以估量的各種代價。那樣的大學教育,能說是成功的?開玩笑。

(四)總而言之,楊振寧的三次曝光講話說明:一個諾獎獲得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呱呱叫,而在自己的非專業領域則可能是一無所知。人不是啥都知道的神仙。名人無知不是恥辱,說自己不知道就完了,而在自己並不熟悉和不知道的領域搞起信口開河的瞎掰,那就涉嫌誤導社會。「權威」們在非專業領域搞信口開河和編亂侃、報刊媒體就國家發展政策問題搞廣告式的名人效應輿論新聞,都不是好風氣。就此而言,楊振寧給中國上了很生動的一課。從這一課裡,中國至少可以學到這一點:不要盲目崇拜諾貝爾獎和諾獎獲得者。您要科技自主創新發展,就踏踏實實地去探索和去實踐;您的努力目標是實現自主創新、而不是去領個啥獎和上個啥排行榜。沒有「一流」教育,就沒有「一流」大學。您要搞什麼「一流大學」,就踏踏實實地搞好高等教育普及、多培養些面向未來和創新思維的領先人才。若培養出來的人很容易成為歷史成就的囚犯,那就是把所有的數理化公式都能倒背如流,中國的科技自主創新發展也難以搞 上去、中國也沒啥「一流大學」可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