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圖)

發表:2009-11-17 14: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作者介紹:

周敦頤(1017-1073)
  
中國宋代思想家、理學家。原名敦實。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人。以母舅 龍圖閣學士鄭向任分寧(修水)主簿,調南安軍司理參軍,移桂陽令,徙知南昌,歷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寧初知郴州,擢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所到之處, 都很有實績。"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悅服,事不經先生之手,吏不敢決"。晚年知南康軍,治所在今星子縣城。曾遊覽廬山,為廬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為詩中 道:"廬山我愛久,買田山中陰。"因筑室廬山蓮花峰下,前有溪,合於湓江,取營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於此,並將原在故里的母親鄭木君墓遷葬於廬山清泉 社三起山。敦頤卒,亦附葬於母親墓旁。以後子孫世居江州,後裔綿衍。

譯文:

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花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 來,世上的人們大多喜愛牡丹。而我只喜愛蓮花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裡洗滌,而不顯妖媚。花柄中間是相通的,外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 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淨地挺立在那裡,只可以遠遠地觀看它,卻不可以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最高貴的花;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唉!對於菊花的喜愛,自從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應該是有很多人了。

題目解說:

說,是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代雜文頗相似。"愛蓮說"意思是說論說喜歡蓮花的道理。
賞析:

"說",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闢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 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裡外貫通、外表挺 直、表裡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像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 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 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 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 嚴。 在文章結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練,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 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己的一份志節。

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像是重複,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 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 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 作了最好的鋪墊。
  
下句周敦頤就直接進入了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可遠觀而 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象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嘆為觀 止。可說通篇讀者都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讓人讀來也別有一番滋 味。"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可謂 渾然一體,不著絲毫痕跡。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而無一言直接指責。

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脫俗,精短,鋃鋃上口,實為古文中難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所以成了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品。在賞析此文的時候,如果能感動於文中的志節,這也就是讀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蓮花的美麗別稱:

(1)芙蓉:《爾雅》:"荷,芙蕖,別名芙蓉。"
(2)芙蕖:《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
(3)藕花: 唐張籍《送從弟之蘇州》詩:"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
(4)水芙蓉:《群芳譜》:"荷花亦稱作芙蕖、水芙蓉。"
(5)草芙蓉:杜詩注云:產於陸者曰木芙蓉,產於水者曰草芙蓉。"
(6) 水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蓮花"釋名:"芙蓉、芙蕖、水華。"
(7)淨友:又稱淨客。蓮花潔淨不染,因此人們稱其為淨友。
(8)水芝:普崔豹《古今注》下"草木":"芙蓉一名荷華,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9)澤芝:《類聚》郭璞《爾雅圖讚 •芙蓉讚 》云:"芙蓉麗草,一曰澤芝,......"
(10) 靈草:吳閔鴻《芙蓉賦並序》:"乃有芙蓉靈草,栽育中川。"
(11)玉芝:《本草經》載:"荷花又名玉芝。"
(12)君子花:北宋周敦頤著《愛蓮說》,謂蓮為花中君子,蓮又稱"君子花"。
(13) 水宮仙子:因蓮生水中,蓮花亭亭玉立於水面,好似仙女飄然而行,故名。
(14) 菡萏:《爾雅》:"荷,芙蕖......其華菡萏。"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