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精神近早破產吧

發表:2003-09-09 22: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陸步軒從一個「山村窮小子」,變成「北大才子」,接著「落魄賣肉」,成了新聞人物,媒體鬧得沸沸揚揚。

然而,這臺戲之所以能唱得這麼熱鬧,全在於社會各界對「大學是什麼、大學的精神和使命是什麼」這樣的根本性問題有一種誤會。北大改革的決策者們,也並沒有從陸步軒的經歷中看到北大教育的闕失。

筆者是陸步軒同一個系的學兄,對他的落魄感頗能體會。上北大對於一個高中畢業生而言可謂人生的頂峰。筆者79年被北大錄取後那段時間,走在家周圍的街上,都能聽到行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就是這孩子,要去北大了。」上學後週末回家,和父母上街時母親每每督促:「把校徽帶上」。在海淀書店,售貨員盯著一位哲學系16歲的小同學百看不厭:「啊呀,這麼小就學哲學呀!了不起,了不起!」筆者甚至親耳聽一位學生對書店的店員說:「我們都是國家的棟樑!」北大人這種舍我其誰到豪邁勁兒,也在當今北大的改革者們身上活靈活現地體現出來。所以有了北大「一流的學生,二流的老師」的名訓。周其仁教授甚至痛心疾首地說:北大對不起學生。因為北大的學生找工作,竟要準備那麼多申請材料。北大這麼優秀的學生,找工作應該是別人來求,根本不用準備個人簡歷才對,等等。從這樣的校園走出來的人,賣起肉來不失魂落魄才怪。
後來有幸進了耶魯,眼界漸開。選日本史的課時碰到一個四年級的女生,又聰明又漂亮,一口流利的日文,幾能亂真。本期望她能夠成為一個「文化大使」,日本研究的教授,或跨國公司的高級經理,但她的理想,不過是當個中學教師。後來碰到另外一個女生,在申請去日本的獎學金的競爭中把筆者擊敗。問她畢業後想作什麼,她說想作廚師。筆者一時摸不著頭腦,問是不是要學作日餐、所以才學日文?她急忙說她就是要當一般的美國廚師,對日本的興趣和未來的職業無任何關係。去年更是奇。家附近的街角開張了一家小小的熟食外賣店,生意清淡,只有一位亞裔女士在那裡忙。本來覺得這個慘兮兮的店不久會倒閉。但偶而吃過那裡的東西,頓覺口味不俗。小店不久漸有生色。後來才知道,那位女店主竟是耶魯法學院出身。耶魯法學院按媒體炒作出來的形象,應該是個培養總統的地方,畢業生起薪動輒十幾萬美元。人稱進了耶魯法學院,一輩子不用為前途操心,而哈佛法學院的學生,只有三分之一能夠說這樣的話。但是,這裡沒有人就這件事情大驚小怪。小店依然那麼平平靜靜。


  人家的邏輯很簡單:教育是培養有美德的公民,而不是特權階層。社會各階層的人在校園裡聚集,畢業後又走向社會的各個角落,這樣才能使社會各個階層的思想在校園裡撞擊,學生學到的才是「理解」而不是「偏見」。而目前北大的教育原則,說白了就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中國古代興科舉,要作到「野無遺賢」,無非是把社會的人才都吸收到政府和國家機構中。於是從太學到縣學,官方的學府全在縣治以上的城市。教育就是培養脫離基層社會的統治人才。如今北大的教育離此也並不太遠。教育只為國家負責而不為社會服務。北大的學生畢業後一定要被委以重任,而不是回到草根社會。於是北大的學生絕對不應該沾腥動粗。否則就是人才浪費。於是像陸步軒賣肉的事情一出來,政府、大學、媒體都覺得自己有責任。陸步軒本人也覺得慘得不行,甚至沒臉見人。
如果陸步軒接受的不是北大的教育,而是真正「世界一流大學」或者哪怕是二、三流大學的教育,他對自己的處境、對生活的看法、對事業的態度,幾乎肯定有所不同。他開肉店,起步不久一個月就掙五、六千塊。北大畢業生能掙多少?這筆收入放在生活水準低的長安縣,更不是一筆小數。換了耶魯的畢業生,在同樣的境遇之下肯定會對生意如此順利起步而歡欣鼓舞,對前途充滿自信。要知道,美國當今勢可敵國的零售業王朝,大多是這麼起家的。當年慘淡經營的歷史,成為創業者們最可吹噓的事跡,要寫進家史,讓子子孫孫都記住。陸步軒每天滿手油腥、住著十平米兼客廳的小屋,幾年小店成了全鎮第一,聽起來像電影裡的傳奇。本來他應該成為一個英雄。北大應該花錢請他回學校對後輩們講述些人生體驗和教誨。然而,在我們的價值觀念中,他竟成了全國最著名的可憐蟲。
  
  如今,「眼鏡肉店」已經成了全國最知名的肉店。人們還操心讓陸步軒換個好工作、吃人家的嗟來之食, 而不是如何看護、發展自己辛辛苦苦創下的事業。其實經營得好,「眼鏡肉店」完全可以成為全國最大的肉業集團。他如今的經歷,豈不是「天降大任於斯人」嗎?他作生意老實,而且「知書達理」,即使創造不了一個全國規模的連鎖店,至少在本地可以成為「地方賢達」,代表當地個體戶的利益,「為民請命」,參預協調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承擔這樣的責任,受北大的教育有什麼委屈和浪費的?
  
  可惜,這不是北大的精神。北大絕不會教他這些。美國一個三流大學,也會告訴自己的學生:上大學僅僅是人生的開始,並不是人生的頂峰和終結。你要為生活中各種出其不意的挑戰作好準備。要以最大的自信和勇氣、最艱苦的努力,來迎接生活的磨難。而「北大的畢業生找工作不用寫簡歷」的教育目標,是讓學生覺得上了北大就好比範進中舉,你只管坐在那裡,人家什麼都會送上門來。
   陸步軒淒淒慘慘的故事,恰恰說明瞭這種坐享其成式的精英教育對學子們的精神毒害。一位英國人當年訪問還是非常「蠻荒」的美國時觀察到,美國的普通小民百姓身上,有一種歐洲人沒有的「自由的尊嚴」。一對美國農民夫婦,一年到頭累斷了腰地勞作,以維持基本的生存。但是他們沒有一點自我憐憫,反而身上洋溢著一種驕傲:「我自己選擇了這樣的生活。我干我地裡的活兒不在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之下。誰也別來對我指手劃腳,告訴我該幹什麼!」讀讀「富蘭克林自傳」,他當學徒時境遇不比當今的陸步軒好,但人家活得多麼驕傲!北大的教育應該傳授給學生的,是這種生命的尊嚴,這種對命運高貴的承受,而不是一種等待別人尊重的傲慢,或者得不到這種尊重時生不逢時式的自暴自棄。作為一個「老北大」,筆者對當今學弟學妹們的勸告是:擺脫北大的太學心態,學會在社會中堂堂正正地作一個人,選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自以為是地充當什麼「棟樑」。要知道,「棟樑」不被人家採用就會變得一錢不值。而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卻有些東西永遠無法被剝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