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路之痛:嫉妒、偽裝、惡毒、孤獨(圖)

發表:2013-10-05 07:5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0月05日訊】社交網路是網際網路的必然產物,正所謂「無社交不互聯」,器物永遠只是過渡,而人與人的連接才是一切為之努力的終點。我們創造完了工具後,工具也在反過來塑造我們。而這種塑造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頂,它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美好可能性的同時,也可能帶來了更深遠的破壞。

那麼正是在當前這種充滿噪音的環境下,我們必須更努力的覺察自己在社交網路中的各種不自知,才能更清楚的發現現實與虛擬,自身與外界的那條已經不再涇渭分明的界線。

一,嫉妒

先說一則研究《社交網站引發嫉妒心理讓人痛苦? 》,該研究指出三分之一的人們在瀏覽Facebook後感覺心情更糟,對生活更加不滿;而那些只是瀏覽卻沒有上傳任何信息的人受到的負面影響最深。

人與人之間的嫉妒一直都存在,但是不會像當今世界這樣更空前地易被勾引。在我們父輩的那個年代,他們所能夠嫉妒的範圍永遠只是在周圍的一個小圈子,但是在社交網路時代則完全變天了。像以前初中高中大學同學畢業了,很多人都是會交換同學錄的,因為大家知道未來可能會各奔天涯,聯繫的就很少了。但是現在交換同學錄這種「古老」的行為已經消失了很多,因為我們全都被綁在了社交網路上了,我們在微博上,人人上,朋友圈裡,QQ空間裡,QQ圈子裡,群消息裡面隨時能知道對方過的怎麼樣,想逃都沒辦法!

過了幾年,十年,二十年後,當我們看到曾經跟我們混的差不多,或者比我們還差的老同學居然飛黃騰達,今天在夏威夷,明天在里約熱內盧,後天去迪拜,而自己還在為小孩的學區房東奔西跑,心中的落差自然擋都擋不住。

社交網路讓我們可以嫉妒的人的範圍被嚴重擴大了!也讓可以被勾引起嫉妒的點嚴重擴大了!

不僅是以前的同學,只要你接觸任何一個同事,朋友,你都能在社交網路上看到他的軌跡,每當多出現一個與你建立強關係的人,你就會多一份嫉妒的可能性。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在物質上遠遠超越以前的任何時代,但同時也是一個更容易引起人嫉妒,更容易讓人失去幸福感的時代。

二,偽裝

因為嫉妒,所以要攀比,所以有了偽裝。人既然是社會性動物,那麼面具化生存是一種必然,而社交網路則將這一面具無限放大。每個人在微博,QQ空間,朋友圈、人人網上都是一名演員,儘可能的展示自己,儘可能的想要獲得關注。

引用《身份的焦慮》中的觀點,無論男女對於被愛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所以基於社會壓力下男人想要更多的成就,而女人想要更美。在現實中我們經常偽裝,而在網路這個虛擬空間,我們更加無所不用其極。

女人用軟體把自己P的朋友都不認識,男人會虛誇自己的成就。很明顯,我們深陷人與人的關係中不可自拔,我們都希望別人來看自己的生活,自己過地很好,自己很漂亮,很有成就。但有時真實的現實卻是比自己所呈現出來的樣子要低出很多。我們享受著社交網路上的偽裝,我們害怕現實,因為見光就死。

人有所偽裝是正常的,對自己不滿是一種前進的動力,對於成就的小小的偽裝與誇大更能敦促一個人進步。但是如果這種不滿並未讓一個人前進,而是讓一個人去用社交網路上的偽裝來填補,去過分地誇大自己的成就與美麗,則是非常危險的,而這也是諸多心理問題的來源。因為當一個人在網際網路上塑造一個高端的美化後的自己,而把真實的一面隱藏起來時,就像鴨子划水,水面上高貴優雅,但是水面下卻時時隱藏著躁動不安。

另外回到第一個主題「嫉妒」來說,你現在必須明白:其實你所看到的你所嫉妒的,也許不一定是真的,而是他人偽裝後的產物。

三,惡毒

在現實中,基於社會倫理,基於他人的雙眼,我們都會進行形象管理,絕大多數時候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本我。而網際網路的匿名就像是給了本我的一個天然屏障,讓惡毒找到了一個安全的釋放出口。

髒話,罵戰:很明顯當前的網際網路環境還是沒有讓人更加擔起責任,各種攻擊,髒話,不分是非的站隊都在網路上呈現。在政治性的跟帖裡面站隊最嚴重,你跟帖完後,好像永遠只有兩個身份除了5毛就是美狗。平時現實中大家不會說的各種不堪入目的髒話,卻在網際網路上肆意出現。

並且可怕的是這種惡毒還會傳染,本來一個個從不罵人的人,也會被這種惡言惡語所傷害進而激怒,也加入到了這場漩渦當中。

民族主義: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民族主義舉著「是中國人就轉」這樣的口號。在這樣的口號中,其實帶有一種可悲的荒謬邏輯,一種非黑即白的身份認同。這樣一種想像的共同體,依然日復一日的裹挾著網際網路。

無解毒劑:網際網路本身呈現的就是非理性思維,所有的憎惡在網際網路上更無法用理性去化解。這種惡毒只能隨著時間消散,如同戰爭一樣,戰爭雙方要的不是和解而是置對手於死地的惡意,自損一萬也要殺敵一千。

網際網路不僅是將人連接起來,同樣是我們各種人性的放大器,而惡毒也從來不會缺席。當惡毒與惡毒連接,只會釋放更大的惡毒。

四,孤獨

隨著我們在社交網路上投入的時間越來越多,同學朋友間會出現以下現象:大家喜歡在朋友圈,微博,QQ空間、上熱鬧地點讚評論,但是在現實中的聚會就冷冷清清,沒有話說,甚至很多人還會拿著手機刷來刷去,彷彿周圍人不存在一樣,他們其實是在跟手機聚會。

在《冬吳相對論》裡面,梁冬曾說過一個有趣的觀點:"一個飯局在形式上的解散,就是第一個人掏出了手機開始的"。我想越來越多的人也感受到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

我們是不是連面對面的說話都要依賴社交網路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在社交網路上似乎非常親密無間,但到了現實中就好像陌生人呢?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去評論對方的目的只是想讓對方也來評論關注你了呢?

果殼上有篇文章《社交網路讓我們更孤獨?》,談論了社交網路上的孤獨,社交網路上別人的生活看起來總是很精彩,而自己則是一個「盧瑟」。總是試圖想更高人一等的人更容易受傷。

也就是說,你看到了太多太多他人的精彩,並且你還放大了他們的精彩。你沒有仔細去辨別這些精彩是否經過了別人的加工,你只是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如意,通過與別人生活的對比,你感到了自己的失敗。

對於擁有智慧的哲學家來說,孤獨讓他們鋒芒畢露,他們不需要太多人際關係,孤獨是他們享受的盛宴,他們從來都是思想上的王者。但對於無法脫離人際關係的我們這群凡夫俗子來說,孤獨則是一把利劍,直刺心臟。哲學家已經看穿一切,不會因為別人的生活而影響到自己。是啊,因為別人的生活而讓自己不幸福,仔細想想,是多麼缺乏理性。我們自以為自己是理性的,而實際上又被社交網路搞得很愚蠢。

覺得自己很「盧瑟」很正常,這能讓你清楚自己的位置,讓你更加奮鬥,但物極必反,如果自我效能感徹底被社交網路所裹挾,那也是很危險的, 你會很容易就成為你對自己的預言「一個盧瑟」。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更容易被裹挾的時代。我們處於福柯「全景監獄」的升級版,在這個升級版的「全景監獄」中,我們不僅都成為了監視者,而且都成為了被更加嚴厲監控的囚犯。

這也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時代,我們帶著祖先的原始基因,還沒有完全適應好環境,指數級的科技爆發就讓一切麵目全非了。或許我們真正完全適應社交網路,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要走吧。也許未來的人會適應,但可惜的是我們這代人正好處於社交網路的開端,我們注定要承受社交網路帶來的所有陣痛。

来源:創事記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