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總理要會見我,嗯?

作者:沙葉新 發表:2007-09-21 06: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數日前,朋友來訪,還沒落座,便有番趣話。

友:默克爾會見了你?

我:默克爾?
友:德國總理!

我:會見我?
友:報上都登了!

我:我怎麼不知道!什麼報?
友:8月28日的《金融時報》,默克爾還同時會見作家李洱。

於是啟動電腦,上網,查《百度》,搜索關鍵詞:「《金融時報》李洱沙葉新」。果然找到相關網頁,標題是《中國承諾打擊黑客》。打開一看,說的是德國默克爾總理來中國正式訪問,8月28日和溫家寶總理進行會談。有趣的是這則新聞的最後兩行寫著:

默克爾定於今日與李洱和沙葉新等具有獨立思想的知識份子和作家會面,以突顯她對中國新聞自由的擔憂……

我很驚奇,28號沒人會見我呀?最近只有臺灣的某先生約我見面,但約定的是31號。中國正流行失憶症,難道我也被傳染?不可能吧?今年反右50週年,官方媒體集體失憶,我可記得清清楚楚!以前我曾見過英國女皇,見過澳前總理,見過華國鋒,見過江澤民……也都不曾忘記。難道我真的已入老境,昔日之事印象深刻,最近的事反而記憶失常?可我還不至於老到這個份兒上!

究竟如何?

難道這是一條假新聞?我去過德國,德國人非常認真負責,這篇譯自德國媒體的新聞,不可能造假,況且製造這樣的假新聞,毫無意義;如果是中國新聞,那就難免造假,前不久不是還出了「包子」的假新聞嗎?

我認為這消息肯定是真的,但默克爾提出要見我的時候,中國政府會不會謊稱我不在國內,以致她無法和我會見?這種可能性不大,我相信溫家寶總理和他領導的國務院同僚都是誠實的人。

最大的可能是默克爾在出發前或來華後,計畫有所改變,不來上海了,只在北京會見李大同等四位新聞工作者;況且她去年5月來中國訪問時,已經去過上海,見到了她想見到的人。

朋友勉強同意我以上的分析,但很為我遺憾。

我並不遺憾,過幾天9月8號便是「世界新聞記者日」,在這當口,默克爾在北京會見李大同等四位因具有獨立思想而受到當局打壓的新聞工作者,說明她對中國人權和新聞自由的特別關注。這一關注,在她和溫家寶和吳邦國會談中以及她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演講時,都已多次直率地表達過。默克爾與報人李大同等會見,無疑是非常正確的選擇。李大同等人不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比我這個作家更具有代表性。況且在當代中國,新聞自由遠比作家的寫作自由更急待解決,雖然寫作自由和新聞自由都是基本人權的重要方面。

我不遺憾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並不太希望外國的領導人與我會見,我更希望中國的當政者會見我。

外國領導人和中國獨立思想者的會見,是對被會見者所受的不公正待遇在道義上的同情和支持,是對施壓者的一種反壓力。這種國際壓力難以抵擋,在不得不打開國門正和國際接軌的中國,已經產生了越來越強烈的積極效果。所以但凡中國領導人出訪,或者外國領導人來訪,當局都會釋放一些中國的「政治人質」,做為「禮物」,送給外國元首。這雖然非常可笑、虛偽,也很可恥和悲哀,但從歷史進程的發展來看,這也是一種被迫的進步。默克爾總理這次來訪前,當局也送了「禮物」,正是畏懼這種國際壓力而做出的積極回應。

因此這也大大地鼓勵了如今的一些具有政治責任感的外國元首,弄得他們個個都像白求恩似的,既沒受加拿大共產黨的派遣,更沒受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硬是把中國人民的民主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並且也毫無利己的動機,這是什麼精神?這是新國際主義精神。這種新國際主義是對超階級的、非暴力的普世價值的認同和實踐,更加為全世界承認!

外國領導人在中國訪問,和中國當政者會談政治、經濟等大事,只要一方不搞強欺弱的霸權,一方不搞紅衛兵的外交,都會雙贏,取得成果,會進一步地加強兩國關係。外國領導人在中國的民間活動,如前往大學裡演講,和獨立思想者會見,也定然會產生直接影響;就是他們在民間不經意的一言一行、很自然的行為舉止也會產生良好的間接效應。

8月28日下午,默克爾來到南京,下榻索菲特銀河酒店。她不住400多平方、三萬多人民幣一夜的總統套房,而住進70多平方、1,300元一夜的普通套間,令人感佩。而以往中國領導人出訪,誰不住總統套房?有的甚至包下整個一層樓面!兩相對比,誰優誰劣、誰榮誰恥,不言自明。

另據《揚子晚報》等南京媒體報導:

29日早餐時,默克爾謝絕去專門為其準備的私密性強的索菲特會所,堅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樣到七樓西餐廳用餐。而且不進VIP包間,和隨行的德國工作人員一道在大廳吃自助早餐。她也謝絕了工作人員的服務,堅持自己到自助餐臺取食物,並自己動手切法式長棍麵包。

此時,發生了一件令工作人員感動的小插曲。在取一種燕麥麵包時,默克爾不小心將一片麵包落到了地上,按照慣例,酒店的工作人員會幫客人撿起來換一個,而默克爾卻拒絕了服務人員,並彎身撿起掉在地上的那片麵包,放進自己的餐盤裡。

默克爾總理的早餐很簡單,煎雞蛋卷、乳酪餅、西瓜、麵包,也包括掉到地上的那片麥片麵包。

這是默克爾作秀?不,只有中國的某些政客才作秀。陳良宇主政上海時,有專門的「形象設計師」。有一次要為陳良宇設計「親民形象」,起初的設計是讓陳良宇探訪拆遷戶,後又擔心會帶來麻煩,難以脫身,便改為乘坐公交車,和乘客「親切」交談,以示「親民」。陳良宇作秀完畢,當晚上海各電視臺便做為頭條新聞播出,但從此也再看不到敬愛的陳書記乘坐公交車「親民」了,他忙呀,哪有時間,他晚上乘坐小轎車去「親蜜(小蜜)」還來不及哩。

默克爾無需「親民」。她不「親民」,「民」反而「親」她。據德國媒體報導,根據民意調查,默克爾的這次訪華,獲得了德國三分之二民眾的支持。

默克爾不但獲得德國民眾的支持,她還獲得中國民眾的讚賞,僅僅默克爾撿麵包這樣不經意的小事,也引起中國民眾的驚喜。在網際網路上對默克爾更是好評如潮:

◆好總理!有這樣的領導人是國家的福氣。
◆感動,佩服,了不起,德國人民的驕傲。
◆默克爾我愛死你了。
◆這才是公僕的樣子。
◆這才叫好總理,知道勤儉。
◆「在咱中國,村長也比默克爾總理牛十倍。
◆……

正因為有這些積極效果,所以我非常歡迎外國領導人訪華,也不反對他們與我會見。默克爾今年被《福布斯》雜誌評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女政治家,排名第一,第二是中國的吳儀。我當然有會見這位「第一」的好奇心,況且她年輕時在東德生活過,對暴政下的人民痛苦有切膚之痛。我相信我們會有很多共同語言。儘管如此,但我還是更希望中國的當政者會見我。當然也不一定會見的必定是我,和其他的獨立思想者會見也完全一樣,甚至更好。這些獨立思想者,在各階層、各行各業中越來越多。就以黨內來說,有李銳、謝韜、李普、蔣彥永等老前輩;就黨外來說,有丁子霖、劉曉波、余傑、王怡等中青年,這的名單還可以開列舉很長很長,都值得中國當政者一見,都值得與他們一談。當8月28號默克爾會見李大同等人的時候,當去年5月11日布希在白宮會見余傑、王怡、李柏光三人的時候,我都曾想過,為什麼中國領導人就從沒考慮過和他們會見呢?我不知道中國領導人得知布希和默克爾會見這些中國人的時候,心中有何感覺:驚訝?不滿?觀望?憤怒?不論如何,心裏總是酸楚楚、很無奈、不好受、百味雜陳吧?既然如此,為何自己不主動去會見他們呢?人民不是主人嗎?官員不是公僕嗎?為何總是外國的公僕主動會見我們中國的主人,而中國的公僕總還是一副父母官的架子沒放下呢?

中國領導人不會見中國知識份子中的獨立思想者,總是讓外國領導人去會見他們,這非常滑稽,也很沒面子。不論中國領導人要不要面子,可我做為中國人,我很要面子,既為自己爭面子,也想為中國領導人爭面子。還因為中國人和中國人對話,無隔靴搔痒之弊,有感同身受之利。於是去年5月25日,吃飽了撐的,突發憂思,書生氣十足地給政治局某常委寫了封信,信中寫道:

「我是一個關心中國前途、民族命運的知識份子……當中國又面臨諸多重大問題或者說重大危機的時候,我想到了您,想和您能夠再像以前那樣坦誠地交談一次,不知您是否願意和是否有時間。」

「如果您願意,也可以邀集更多的知識份子(五到十人)與您座談,我可以提供一個供你參考的座談者的名單。我希望這樣的座談是民主的、平等的、坦誠的,更應是建設性的,這樣的座談才有益……

「我5月5日曾在北京,並就與您對話座談之事徵求過一些著名知識份子朋友的意見,他們極為贊同,都說以往黨的領導人和知識份子面對面地交換意見是個很好的傳統,現在應該重啟這種對話的渠道,共同為克服改革難題而做出貢獻。」

這封信寫了一年多了,至今還在我手裡沒發出,因為我一直想找個適當的時機,但時機總不成熟,並且氣候越來越惡劣,氣壓越來越低沉。在公共知識份子一再遭到打壓的情況之下,我很擔心當政者是否真有誠意和知識份子進行平等對話。也許他們認為只需要在上海看望一下巴金,在北京看望一下季羨林,就足矣,就等於和所有知識份子會見和對話了。

真正的對話需要思想交鋒,巴金連話都不能說了,如何思想?怎麼交鋒?陳良宇們在醫院探望他的時候,居然在電視上只出現探望者滿臉堆笑的鏡頭,而始終看不到被探望者巴金病入膏肓的畫面。病到已經不能露面了,可為了樹立敬老的標本,為了完成關懷知識份子的「形象工程」,還硬要帶著一班人去打擾他,使他臨死都得不到安寧,這人道嘛!如果真的敬重巴金,只要完成巴金提出多年而一直未了的心願,把「文革紀念館」建成,這就比看望他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更能顯示對他的敬重。

儘管天上不時刮起沙塵暴,我還是期盼清明時節,我還是真誠希望實現當政者和知識份子的平等對話。我所說的知識份子當然是公共知識份子,是知識份子中的獨立思想者,或者說是異見者。異見,並不可怕,說出來可供參考,可供選擇;即便不採納,也可求同存異。為什麼非要找知識份子中的獨立思想者、異見者對話?因為民主從來就是對獨立的寬容,對異見的尊重,對反對的保護,對「非我族類」的捍衛!允許人說話,從來就是允許人說不同的話;言論自由,從來就是不同言論的自由。如果不找獨立者、異見者對話,那去會見幹嘛?去鼓掌、抬轎、拍馬呀!

我真誠希望對話。不要年年都開宣傳工作會議,應該年年開個知識份子會議。

我真誠希望當政者不要把獨立思想者關進牢房,要把他們請進客廳!

我真誠希望當政者對異見分子要面對面對地傾聽,不要背靠背的竊聽!

我還真誠希望當政者除了和知識份子對話外,還應該和民間的維權者、拆遷戶、打工者、老右派,非主流的宗教人士、海外的政治流亡者等等各界異見人士對話。我再說一遍:異見並不可怕,對話更不可怕!布希去年在一次演講中就自稱是「異見總統」,默克爾也有人稱她是「異見總理」,但他們不但受到本國大部分人民的歡迎,更無人把他們排斥到國際社會之外,而且還頻頻希望與他們對話。此次溫家寶不是與「異見總理」對話了?胡錦濤這次在APEC會上不也是和「異見總統」對話了?那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和自己國內的異見分子對話呢?

只要中國的異見人士不違背憲法,不從事分裂和恐怖活動,都應該有權利發出他們自己的聲音。

倘能如此,就不會喪失民心,就不會社會動盪,就不會危機四伏,就不會到處滅火,就不會監獄裡人滿為患,就不會當政者如坐針氈。倘能如此,方顯得當政者的智慧、自信、寬容、雅量,方顯得當政者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絕非謊言,方顯得和諧正在逐步實現!

按我個人意願,我並不希望會見當政者;但為中華、為蒼生計,有時也不得不偶爾與之溝通,真誠對話,同商國事,共創和諧。茲錄我一詩,以示心跡:

常抱童心觀小品,絕無俗趣見高官。
若非吾土吾民念,似我鋼腰豈一彎!

(2007-09-07上海善作劇樓)(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動向》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